江西共青城:村里来了位“硕士”书记

2020-08-18 04:37:00 来源:共青城新闻网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央广网共青城8月18日消息(记者 王一凡 通讯员 王飞 王一婷)清晨暖暖的阳光洒在他那既青涩又黝黑的脸上,也不知道熬了多少长夜。但是他心中的热情燃烧不尽,践行着他在扶贫路上的铮铮誓言。他是谁?他是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2018-2019年度江西省优秀法官(工作人员)、共青城市人民法院驻苏家垱乡土牛村第一书记罗时罡。

  土牛村位于共青城市苏家垱乡东南部,距苏家垱集镇2.6公里。全村有贫困户53户,贫困人口173人。村里个别道路没有硬化,一到雨天就是泥泞路。产业只有一个刚刚起步的共青城市苏家垱乡土牛光伏发电站。村里身体强壮的青壮年几乎全部外出打工,留下的只有老弱妇孺。2018年5月,被选派为土牛村第一书记的“90后”罗时罡,驻村第一件事就是走访贫困户和其他农户,为制定精准脱贫方案做准备。当他看到村内不少土墙房子,甚至有群众的住房还是危房后,罗时罡感受到贫困数据背后的巨大压力。

  “嘴上无毛,办事不牢”,戴着眼镜,文质彬彬,一副书生模样的罗时罡自嘲着刚来的时候很难得到群众的信任。“以前也有干部下乡帮扶,老百姓觉得你可能在走过场,来‘镀金’,不会给村里带来什么变化。”罗时罡说想得到群众的认可,最好的行动就是实干。

  为解决村里道路硬化,罗时罡多次跑交通局、扶贫办等上级部门争取专项资金,最终完成土牛村罗汊周道路硬化、上头陈池塘改造建设,申报了共青城市第四批村庄整治项目,申请扶贫资金对土牛村徐家咀一条道路进行硬化,进一步改善农村交通设施,为村民外出提供交通便利,受益群众达50户390人。

  为给贫困户提供一个舒适干净的生活居住环境,罗时罡为16户贫困户家庭进行了旱厕改水厕工作,解决了一些贫困家庭厕所“脏、乱、差”的问题,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和提升,同时也为乡村振兴助力添劲;天气干旱时,使用井水的贫困户用水量不足,为解决这一困难,罗时罡又“厚着脸皮”向上争取资金,为他们安装了自来水,确保贫困户的水质达标,供水稳定。

  在驻村的两年多时间,罗时罡基本上吃住都在土牛村村部。村民们给罗时罡的评价是,“虽然很年轻,但做事很靠谱!”罗时罡坦言,“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村里道路、生活居住环境等问题陆续得到解决,脱贫攻坚取得进展,大家开始觉得我是还能干成事的。”村上有个贫困群众得知罗时罡是硕士研究生毕业的身份时,替他觉得可惜,认为在村上搞扶贫太浪费了。罗时罡告诉对方:“只要能真正帮助到你们就有价值。”

  夏日炎炎,罗时罡走在土牛村,沿路远远看到村民就是家常式的问候,“吃饭了没有?”村民们也都热情的回应着他。两年多以来,罗时罡已经完全融入了土牛村,融入了村民们的生活。对于土牛村的村民来说,罗时罡不仅是扶贫第一书记,更是他们的亲人。

  贫困户邹奶奶家,儿子常年在外,自己在家一人带着三个孙子。一层的平房有些漏水,厕所离住的地方远,老人小孩晚上起夜不太容易,去池塘洗衣服腿脚也不便。得知这一情况,罗时罡多次协调修缮方案和资金,请来专业的施工队,为邹奶奶家的房顶做了防水,并充分利用有限空间把水厕改在楼道下,同时为她家接上了自来水,把门前的场地也平整了一番,人居环境大大改善,生活变得更便利。邹奶奶每次看到罗时罡总是拉着他的手说“你是个好崽哩,国家政策真是好”。

  贫困户查菊梅因各种历史、个人等原因,一直办理不下来身份证。罗时罡得知后,主动帮她跑腿办理。由于手续、程序比较繁琐,查菊梅也不报什么希望,但罗时罡一再表示,只要程序正常走,本身没有违法犯罪等其他行为,就不会有问题。后来经过多次奔走联系,罗时罡最后为查菊梅办理好了身份证。查菊梅很感激,总是在家里向家人夸着罗时罡这个年轻人。

  四处跑腿、开着私家车为群众们跑“私事”、办业务,罗时罡笑称都是一些“小事”,但就是这一件件“小事”,暖了土牛村村民们的心。

  清晨,阳光洒向大地,微风徐徐夹带着稻田的香气。周清水站在自家几十亩良田前,眉眼都带着笑意。“靠着种田,我们一家人终于脱贫了!”他一脸自豪地说。1973年出生的周清水是土牛村村民,2014年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周清水一家住在一层平房,妻子殷火秀患有精神疾病,常年靠药物治疗,一个儿子在上小学,生活的重担全压在周清水一人身上。皮肤黝黑,身材瘦小,虽然家庭困难,但是周清水总是对生活抱有信心,始终相信“劳动能够创造更好的生活”,他也一直是这么做的。于是周清水从他人手中承包了几十亩良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劳的周清水为节省成本开支,能自己扛下来的就不请人,就这样,周清水靠着自己的努力带着家人奔跑在小康的道路上。周清水的努力与上进罗时罡看在眼里,罗时罡不仅将他评选为土牛村“最美贫困户”,树为典型,还帮他修缮了房子,并提供了光伏购岗,解决了周清水的后顾之忧。

  1965年出生的陈金元是土牛村村民,2014年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一直以来,陈金元由于身体状况较差,干不了重活,无法外出务工赚钱。但是他把目光放在家附近的那一片水塘,于是陈金元承包了近200亩的水塘,罗时罡还帮助他争取到了几万元小额信贷资金和5000元一次性创业补贴,助力其发展水产养殖业,通过勤劳创造财富。身体不好的陈金元带上能干活的弟弟一起,水里养鱼、水面养鸭,搞生态化养殖,日夜守护着几百亩的“聚宝盆”。如今的陈金元每年能靠养殖收入5万元左右,家里日子越过越红火!

  谈起驻村扶贫两年来的感受,罗时罡真诚地表示:“真情真意、真帮真扶,群众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的。扶贫工作没有什么高科技,就是要以真心换真情,帮助贫困群众增收减负,解决实际困难。贫困群众在遇到困难时能第一时间想到联系我,这是对我的信任,只要能帮得到的我理应竭尽所能,不能辜负他们的这份信任。”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