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卫扮靓一座城——共青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综述

2020-10-27 08:00:00 来源:共青城新闻网 作者:共青城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金秋十月,漫步在共青城市街头,一片片花草掩映的绿地、一座座风景如画的公园、一处处优雅别致的园林小景、一条条干净整洁的街道、让整个城市生机勃勃、美不胜收,也让生活在这里的市民幸福感、获得感油然而生……这些美丽的嬗变,源于创国卫带来的改观。

▲碧水蓝天入画来(潘希佳/摄)

  坚持以创校位

  创建思路由“荣誉导向”向“发展导向”转变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观,努力通过创国卫厚植绿色发展新优势。多次在党代会、市委全会上强调创国卫相关工作,引导全市上下进一步强化创国卫共识。一是在发展理念上,将创国卫作为践行“两山理论”的具体实践,做到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同步推进,产业竞争力和卫生环境竞争力同步提升,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步彰显,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同步发展;二是在发展思路上,将创国卫作为贯彻落实江西省委“绿色崛起”工作方针的具体体现,以“生态+”的思路发展绿色产业,以“展示区”的标准建设绿色城市;三是在发展举措上,将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贯穿到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中去,以“考什么”指挥“干什么”,始终坚守高质量发展的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全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牢固树立长远发展观,努力通过创国卫打造城市特色新名片。坚持将创国卫和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结合起来,和创建全国森林城市、全国5A级景区、全省文明城市结合起来,不断积蓄未来竞争优势,切实提升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牢固树立为民发展观,努力通过创国卫满足群众生活新期盼。全面优化空气、土壤、水质环境;全面改善居住、交通、出行条件;全面提升教育、医疗、卫生水平;全面保障食品、药品、饮水安全;全面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让群众享受到创国卫带来的更多“红利”。

  坚持以创聚力

  机制保障由“战时状态”向“平战一体”转变

  持续完善规划设计机制。制定出台《共青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实施方案》《共青城市关于进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实施意见》两个统领性文件,出台《共青城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八大标志性战役总体工作方案》《共青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实施办法》等配套性文件。持续完善组织保障机制。成立创国卫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组长和副组长,下设5个工作专班抓落实。持续完善考核督查机制。市政府与各责任部门签订责任状,明确各部门单位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为创卫第一责任人,实行每日一督查、两周一调度、半月一排名、每月一通报,督促履行职责、狠抓落实。持续完善操作推进机制。不定期邀请省、九江市专家指导业务、推进工作,查缺补漏、及时调整、巩固提升。

▲人居环境优(况建/摄)

  坚持以创优教

  健康素养由“政府推动”向“群众自觉”转变

  把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健康素养作为创国卫先导,制定健康教育五年规划,步步推进,引导群众形成爱健康、讲卫生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实践过程中,我们以创建国家健康促进县为抓手,狠抓两类宣传载体、三个重点领域活动和三大指标达标。

  坚持以创促建

  城市建设由“补短强弱”向“能级升档”转变

  在创建过程中,以问题为导向,把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功能作为创国卫的关键举措,整合资金5000万元,成立国有独资的金牌市政服务公司,城区主干道路环卫保洁实现全覆盖,生活垃圾转运清运、餐厨垃圾清理收集等市政服务全承担。投入近2000万元,新建和改造垃圾中转站2个、垃圾收集点4个,大力推进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城中村和城乡接合部垃圾清运率10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投入1541万元,购置洒水车和扫地车44辆,机械化清扫率85%;投入近9000万元,改建下水道208处,改造城乡污水管网30余公里,排污管网清淤堵漏工程全面完工;投入1700余万元,对中心城区和高新区污水处理厂实施提标改造;投入4000余万元,新建南湖新城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不断提升,处理率95.22%;新建、改造路网200余公里,城市主干道路“白改黑”全部完成,打通了“断头路”、畅通了“微循环”,同步推进亮化工作,城市道路装灯率100%。

▲街道洒水作业(潘希佳/摄)

  坚持以创提质

  城市特质由“南湖新城”向“鄱湖明珠”转变

  按照“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的理念,把彰显城市个性、增强城市魅力作为创国卫的价值取向。着力彰显深绿特色。投入5亿余元,先后建成珍珠湖公园、青年公园、甘露公园和富华湿地公园等一大批健康主题公园;投入2000余万元对城市主干道进行增绿补绿,布局建设小游园、小公园、小广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4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39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超40平方米,生态文明公众满意度测评连续两年位居九江市第一。着力彰显滨水特色。按照最美鄱湖岸线标准,打造了42公里马拉松跑道、52公里滨水岸线、200公里健身步道,形成了“九水相连、六园相通、堤路结合、城景相融”的生态格局。着力创建青年城市。投资4亿余元建设了校园绿化及道路公共绿化带,着力通过可建成建设,将南湖新城打造为绿色引爆点和价值引爆点,目前,我市8所高校在校大学生突破8万人,尤其是江西省国资委“职业教育大学园”落户建设,未来3至5年,我市将聚集高校20所以上、大学生20万人以上。着力创建教育特色。4年来,财政投入和社会投入16亿余元,新建校舍面积42万平方米、新增学位22000个、招聘教师600余名,教育科学发展指数由全省99位跃升至全省20位,先后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省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积极贡献集体”等多项重量级荣誉。

▲共青大道街景(杨牧青/摄)

  坚持以创促管

  城市治理由“集中治理”向“经常治理”转变

  持续巩固提升创卫成果,推动城市治理向精细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全力打赢专项整治阵地战。狠抓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整治,加强城市交通秩序整治力度,合理规划停车位150余个,实现规范停放;加强“六小”行业整治,卫生许可证发证率和从业人员体检率均达100%,“五病”调离率达100%。全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八大战役,深入实施“三净一控一提升”专项行动,全面推动禁养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退出,全面开展城区烟花爆竹禁燃禁放工作,全面落实建筑工地“六个百分百”要求,近三年来,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国家标准。全力打赢城市管理持久战。大力推进“数字城管”“智慧城管”建设,巡查前端、处理后端实现无缝对接。

  坚持以创赋能

  健康管理由“以治为主”向“防治结合”转变

  成功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着力构建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健康管理体系。医卫设施建设标准化。市疾控中心、人民医院门急诊综合大楼等相继投入使用,金湖乡卫生院、高新区卫生院、35个村卫计服务室按标准建设完成,疾控中心实验室设备装备达标率97%,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达标率100%。禁烟工作深入化。出台《共青城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暂行规定》,深入推进无烟单位创建,一批无烟学校、无烟医院、无烟单位相继命名,江西省第32个世界无烟日大型宣传活动在我市举办。免疫规划工作普及化。建立标准化预防接种门诊6个,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5%,流动儿童建卡率95%,3年来安全注射率100%。病媒生物防治日常化。认真落实《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出台制定了《共青城市病媒生物防制管理办法》,城区病媒生物防制覆盖率100%,“四害”密度达到国家标准C级控制水平。

▲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况建/摄)

  坚持以创惠民

  群众评价由“达线及格”向“高度认可”转变

  始终将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出发点与落脚点,把解决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作为创卫重点,不断提升民生福祉。突出抓好食品安全,对全市932户餐饮单位全面实行量化分级管理,餐饮单位量化分级管理率95%以上。创新实施“阳光餐饮”工程,对150家学校食堂和大中餐饮单位实施洁厨亮灶改造。强化安全饮水保障,出台《共青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共青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方案》,工业废水、医源性废水排放达标率均为100%。投入4.65亿元,大力实施柘林湖引水工程。优化农贸市场管理,制定《共青城市农贸市场规范化建设指导意见》,投入2000余万元对农贸市场进行提档升级改造,标准化菜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达标率达86%。满足群众切身利益需求,建立畅通有序的民意表达机制,通过信访办理回访、卫生问题举报投诉专班等多种形式,确保群众投诉的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大力实施安居改造升级工程,拆迁改造棚户区190栋2950户,实施老旧小区环境改造60栋1531户、15.5万平方米,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彭招峰/文)

  (2020年10月27日《共青城》04版-共青城新闻网)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