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不忘感党恩——苏家垱乡开福寺村罗艳森的小康路

2021-01-19 08:00:00 来源:共青城新闻网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罗艳森捐赠2万元帮助修建村部新办公楼

▲网学养鸡技术

▲罗艳森在菜地摘菜

  两次创业的失败,给这个家庭带来沉重打击,外债刚还清又负债,而妻子此时离家出走,让他自此一蹶不振,生活越过越贫困,成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直到2016年,驻村帮扶干部多次找他谈心聊天,逐渐化解了他心中的“结”,让他重燃斗志再次踏上了创业之路。这一次,在政策的帮扶和自身的努力下,他不仅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迎来了幸福人生,还带动了更多邻里乡亲走向小康生活。

  他,就是苏家垱乡开福寺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罗艳森。“人能因为困难而趴下,不能因困难而改变信念。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成功只属于那些有信念的人、坚持不懈的人!”如今,罗艳森的生活富裕了,脸上也挂满了笑容,但他牢记党恩,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

  两次创业遭挫折

  “幸福,不是等靠要,唯有奋斗!”二十多年前的罗艳森,和年轻人一样有激情、有梦想,踏实肯干、不怕吃苦。回想当年创业,罗艳森依然自豪,只是多了一份淡然。

  1996年,罗艳森在浆潭联圩承包了十多亩水田养鱼,却因1998年一场洪水欠下近十万元外债。失败了,再来!2000年,他承包了村里后山大片山林,种植桔子、梨子、桃子等果树。罗艳森一心扑在果园,经营得不错,6年就还清了全部外债。这时,罗艳森琢磨着在果树下养些土鸡。2006年,他买了1000只鸡苗。白天在果园、鸡场忙碌,晚上自学果树种植、土鸡养殖技术。两年时间,土鸡养殖规模扩大到2000多只,原本能带来五六万元的收入,谁也没想到,2008年底一场冰雪灾害,让这一切化为乌有。“不知道什么原因,2000多只土鸡全部死亡,损失十多万元。”罗艳森说着说着情绪有些低落。

  好日子没过几年又负债,他的妻子不堪打击,抛下了他和三个女儿,离家出走,从此杳无音信。罗艳森自此一蹶不振,果园不管了,鸡也不养了,生活越过越贫困。2014年,罗艳森家被纳入到建档立卡贫困户。

  重燃斗志再创业

  “首先要扶志!让他知道,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党和政府都在帮助他!”驻开福寺村第一书记梅承德说,罗艳森以前就养过鱼、养过土鸡、种过果树,对养殖、种植有经验、有技术,最重要的就是解开他的心结,让他重新树立生活信心。

  2016年,驻村第一书记和帮扶工作队了解情况后经常找他谈心聊天,勉励他用他的技术和承包的大片山林重新创业,发展种养殖业。同时,工作队帮他申请了3.8万元贴息贷款。有了政策帮扶、有了资金扶持……罗艳森卸下心里的包袱,决定好好管管果园、好好发展土鸡养殖。在工作队的帮扶下,很多问题得到了解决。“我是种菜养鸡的,工作队帮我解决水源问题;鸡蛋滞销,帮扶干部又帮我去卖。2019年,他们帮卖了七八千个;去年,他们又帮卖了三四万个鸡蛋。”工作队的倾心帮扶,让罗艳森深受感动,对生活满怀信心。

  随着土鸡养殖规模扩大,罗艳森还自学了鸡苗孵化技术,每年又能卖近6000只鸡苗。“现在有四五千只土鸡,一天估计500多个鸡蛋,一年下来有30多万元的产值,纯收入差不多有15万元。”罗艳森脸上洋溢着笑容,“有吃、有喝、有用,生活还是蛮富足的呢!”

  回报社会感党恩

  开福寺村岭上罗村小组后山上,罗艳森在菜地里摘菜,动作娴熟,不一会,就堆了满满两大框青菜。59岁的他挑起担子穿过羊肠小道,步履稳健地进了饲料棚,将青菜切碎拌上米糠,拎上一桶就出去给鸡喂食。

  “每天六点半起床,起床后切青菜、拌料,七点半吃饭,8点喂鸡,喂1个小时,喂到9点,9点以后就做农活。12点多吃中饭,下午1点又去干农活。晚饭后,就开电脑看下新闻,网上学学养鸡技术……”如今的罗艳森,生活很规律,过得很充实。

  面对困苦,他坦然面对、顽强拼搏;面对顺境,他踏实勤劳、知恩图报。

  “国家让我们富裕了,我们就要回馈社会。这是人的本能,也是良心所在!”前不久,罗艳森捐赠2万元帮助修建村部新办公楼。

  苦日子熬过了就是好日子。罗艳森始终不忘感党恩,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他出售的鸡苗,相比市场价格更低,养鸡用药只收成本价,还免费提供养殖技术,带动更多邻里乡亲增收致富。(彭招峰 李影 文/图)

  (2020年1月19日《共青城》03版-共青城新闻网)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