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州市“六个化”打造刺梨产业经济体

2021-01-18 08:00:00 来源:盘州市人民政府 作者:盘州市委改革办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近年来,盘州市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风险可控”的模式,采取建园区、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等方式,全力打造刺梨产业经济体,走出一条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生态产业之路。截至2019年,刺梨种植面积累计达58.86万亩,覆盖333个村(居)17万户52万人,占全省种植总面积的33.42%;产量达1.1万吨,产值突破2.5亿元,促进农户年均增收2210/亩,带动3万户7万余人脱贫。2016年盘州市入选“省级出口刺梨质量安全示范区”,2017年入选“国家级出口刺梨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20202月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产业种植规范化。一是实施规模连片集中种植。结合刺梨资源在盘州市分布优势,大力推进刺梨产业基地规模化建设,全市形成3000亩以上集中连片示范区21个,5000亩以上集中连片示范区10个,1万亩以上集中连片示范区3个。二是健全发展机制有序推进。把刺梨产业作为盘州市产业扶贫、惠民富民的主导产业,建立健全“县(市)级统筹、部门指导、乡镇落实、公司牵头、合作社实施”的发展机制和“县(市)级统筹、部门主管、乡镇主抓、公司主导、合作社主体”的后续巩固管理机制,采取“平台公司+村级合作社+基地+大户+农户”的模式有序推进刺梨产业种植。三是统一标准科学高效实施。从苗木选择到产品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由贵州宏财集团公司牵头,统一供应苗木、统一发放农资、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资金拨付、统一保底收购、统一加工销售,有效保证刺梨品质、降低市场风险、保障农户利益,促进刺梨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管护责任化。一是明晰管护分级责任。通过签订产业管护“四方协议”,明晰各方责任。贵州宏财集团公司负责提供产业管护资金、农资及技术保障,乡镇(街道)负责指导和监督合作社、承包人做好产业种植管护并做好矛盾纠纷调解服务工作,合作社履行发包责任并负责监督协助承包人按照标准做好产业管护,承包人履行承包负责并自行或雇佣务工人员对标做好具体管护工作。二是明晰管护违约责任。对不按照规范标准进行管护或违禁使用化肥、除草剂、农药的承包人,一律解除其承包权并承担相关损失。对盛果期鲜果亩产不达标低于600斤的,不予支付产业管护费并有权解除其承包权;亩产在6001000斤的,按50%拨付产业管护费,不足的管护费由承包人自行承担;亩产在10001500斤达标的,100%拨付产业管护费。三是明晰管护延伸责任。积极引导承包人因地制宜在刺梨基地套种中药材等矮秆经济作物,根据区域气候、土质、水源等因素确定适宜的种植品种,达到以短养长的目的。同时,合理控制套种密度,刺梨种苗定植周围50厘米范围内不得套种,确保所种矮秆作物不与刺梨争水、争肥、争光,达到长短共容生长。

产业技术标杆化。一是加强合作研发。规划建设中国刺梨产业研究院,设立行业标准检测中心,不断加大刺梨产品科技研发力度。与中国农业大学、贵州大学、台湾宜兰大学、昆明植物研究所等多家校企和资深研究机构就刺梨种植管护技术开展深入交流与合作,研发各类刺梨产品50余种。二是加强人才引进。共引进高校和科研院所教授18人、林学类专家12人、学者13人,建立硕、博工作站各1个,实验室5个、分析检测中心1个、主培室2个。三是加强品质认证。积极申报“中国计量认证”“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证”“欧盟CE认证”等,精准树立行业标杆,引领刺梨行业高标准发展。截至目前,产研中心成功获批ISO9001认证及HACCP认证,共申请知识产权553项。

产业加工精细化。一是突破“小品类”。不断扩大刺梨产品加工规模,推动盘州刺梨产品实现由曾经的小品类快速向大产业转变。目前,全市已发展刺梨加工企业4家,其中规模以上加工企业2家,年设计加工鲜果能力达38万吨,先后注册培育了“刺力王”“天刺力”“胜境庄园”“美冠维”系列品牌,2018年以来产值突破4亿元,上市产品覆盖了从果饮到原浆、从休闲零食到医药保健品的多个领域。二是做强“大龙头”。按照“小企业做大、大企业做强”的思路,培育和发展成熟规模化龙头刺梨深加工企业,助推盘州刺梨做大做强。由贵州宏财集团公司投资15.77亿元规划建设年产能50万吨级刺梨循环加工厂,厂区占地750亩,分两期建设,一期总投入5.57亿元,设计年产能20万吨,已建成生产;二期计划总投资10.2亿元,设计年产能30万吨,正在建设。三是做细“产业链”。按照“把农产品变工业品、把工业品变健康消费品”的工作思路,推动刺梨产业向多领域、全链条、深层次、高效益发展,大力发展刺梨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面。贵州宏财集团公司、贵州天刺力食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贵州黔洲实业有限公司、贵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成刺梨产品精深加工生产线25条,已研发上市产品有原液、口服液、含片、饮料、果脯、原汁、精粉、含片等,正在研制的有刺梨酿制酒、发酵酒、啤酒、果酒、有机肥、刺梨护肤品、原料药等。

产业营销品牌化。一是做好品牌推广。通过注册域名占领网络市场高地,全面扩大“盘州刺梨”品牌效应。截至目前,成功注册“中国野生刺梨之乡.中国”“中国野生刺梨之乡.cn”“中国野生刺梨之乡.手机”“中国野生刺梨之乡.con”“中国野生刺梨之乡.net”等5项国家域名。通过申报知识产权贯标,提高刺梨品牌国际、国内市场竞争能力和知名度。截至目前,累计申请优维源、圣地亚等专利72项,注册商标214项,作品登记证书4项。通过“旅游+刺梨+宣传”模式,打造旅游产业示范点,以“刺梨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出观赏、采摘、盛宴、徒步、考察等活动,推广刺梨产业品牌。二是做好展销推介。借助国际国内推介展销平台,积极参加推广营销活动,全方位、多领域扩大刺梨产业品牌效应。与北京天创智库、上海欧赛思等知名营销策划团队合作,快速打通国际国内销售渠道。截至目前,组织到法国、俄罗斯、新加坡等6个国家,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20余个一线城市参加展销会、推介会和观摩会60余场。三是做好线上推广。抢抓“黔货出山”机遇,把握网购群体聚焦农特产品的关键点,拓宽物流快递覆盖面,精准打造网络销售平台,形成网上购、地面送的全网输送格局。目前,以全市365家快递服务网点为基础,充分利用京东、淘宝、天猫等16家电商平台、14家线上分销商进行销售,2019年电商销售额达451.3万元。

产业利益共同化。一是土地入股扣紧“利益链”。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到合作社成为社员,公司与合作社以7:3的股比签订《入股合作协议》,合作社30%的股权中,25%属农户所有,5%属村集体所有。公司按照2/斤的价格对刺梨鲜果进行保底收购,垫付产业发展的种苗费、种植费、管护费和农资费。此外,根据土地肥沃情况,农户可获得400600/亩不等的土地保底分红资金。二是返租倒包增加“多重”收入。采取大户承包和反租倒包模式将刺梨产业承包给当地农户进行管护,农户在自己地块上务工,增加劳务收入。同时,约定进入盛果期之后亩产量1500斤鲜果,超产部分产生的收益由承包人与公司平均分配。目前,全市已签订大户承包协议436份,承包刺梨种植面积35万亩。三是林下经济拓宽增收渠道。以刺梨产业为基础,按照“以短养长、种养结合、种育融合、多元发展”的思路,完成林下套种经济作物16万余亩,实施林药、林苗、林菜、林蜂等立体种养业,把产业引向林下和空中,构建“农林牧复合、草果蔬结合”的立体种植养殖体系。如,盘江天富刺梨园区共投资8100万元,建成标准化、规模化刺梨产业基地3.1万亩,建成林下刺梨育苗基地620亩,林下套种中药材地参3000亩、折耳根5000亩、凤仙透骨草300亩,发展养殖蜜蜂500箱,覆盖8个村,创造固定就业岗位300余个,带动34989446人增收。

(盘州市委改革办 供稿)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