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阳县:“调”出新模式 “加”出高效益

2020-03-13 13:27:51 来源:贵州绥阳县 作者:姚浩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入春以来,绥阳县按照“四新一高”理念,围绕“321工程”优良组合模式,加快推进坝区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广“稻+”、轮作等农业生产方式,做好农业加减法,全力提升综合效益。

绥阳县旺草镇地处黔北腹地,曾是遵义地区产粮重镇,富产优质水稻,基本农田面积约3.4万亩,境内有旺草大坝、小旺草坝、让水坝、后坝四个大坝,涉及晨光、广怀、古楼、鹿山、尹珍等7个村居、社区,今年3月,该镇成立旺草镇坝区联村党委,进一步调减低效农作物,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产业,规划7000亩“稻+”产业、2000亩果蔬、1000亩椒蔬轮作,通过党建引领、企业主导、合作社带动、大户参与,有序推进坝区产业结构调整。

“立足发挥农业资源优势,旺草镇以强化组织领导、规划引领、宣传动员、组织培训、督察督导,努力在坝区打造‘稻+’产业,当前正在规划产业具体区域,同时做好‘稻+产业’项目前期农产品物资采购工作。”旺草镇镇长、旺草大坝镇级坝长刘建刚告诉记者。

2016年,旺草镇以“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引进绥阳县瑞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有效衔接资本、技术、市场等因素,在旺草大坝晨光村坝区流转800亩土地发展大季、小季蔬菜轮作,初步做好“加”字文章。2019年,该公司通过“反租倒包”的方式将流转土地转包给3名大户,一来减少企业用工成本,实现“轻装上阵”,二来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效能,助力提升农业效益。

绥阳县瑞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陈霄解释道:“我们公司将800亩地全部从农民那里租过来,然后再分别承包给三个大户,从而减少公司的用工开支,公司管理人员也少一点,按照今年这个做法应该能节约四五十万左右的成本。土地返包给大户,农民做工的积极性增加了,工作效率也能提高三分之一。”

目前,旺草坝区培育引进16家农业经营主体,2家农业龙头企业,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种植大户。当下,旺草大坝正在规划发展5740亩“稻+”项目及2000亩时令果蔬、1000亩椒蔬轮作,其中晨光村坝区已布局1400亩“稻+”及800亩椒蔬、蔬菜轮作项目,预计亩均产值可达到2.5万元,户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近段时间以来,每天都有30多位村民在晨光村坝区辣椒地里锄地、覆膜,5台耕地拖拉机来回穿行于耕作现场,十分火热。

晨光村村民陈礼英乐呵呵地告诉记者:“现在的收入确实不错,我有6亩地,每年土地租金有四千多元,在这里务工,一年有将近两万元的收入,今年加起来就有两万伍千元的样子,而且劳动强度不大,适合我们这些老太婆做。”

坝区产业革命如雨后春笋,正在绥阳县如火如荼兴起,据了解,绥阳县今年将发展20000余亩“稻+鸭” “稻+鱼”等项目,既要极力做大水稻单品规模,通过打造品牌提升附加值,也要确保一地多收,加出高效益。

旺草镇鹿山社区规划了1200余亩“稻+”项目,这些天村支两委干部正忙着丈量发展用地,当地群众对“稻+”模式产生的高效益也十分看好。

“通过‘稻+’模式发展,可以打造旺草大米品牌,壮大社区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加收入。”鹿山社区第一书记王武强说:“社区已召开坝区15个村民组的群众会,通过现场收集意见和与群众沟通交流,他们都很乐意接受这种种植模式。”

王武强同时介绍,“稻+”项目收成后,还会接着轮作2季蔬菜,一年下来每亩地产值可达3.1万元以上。

刘建刚表示:“下一步我镇将打造1万亩‘稻+’产业带,通过坝区联村党委+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采取订单收购方式,形成村级合作社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努力构建坝区产业发展新局面,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