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常乐打好“组合拳”,村集体经济不断“壮”起来

2020-09-30 08:00:00 来源:海门市人民政府 作者:常乐镇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日,海门区常乐镇党委会讨论通过了将镇区文星花苑一期14套门面房竞价出售给村股份合作社的决定。根据决定,近期即将竞拍,凡中标者可获得门面房产权,用于自主经营。这是该镇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又一创新举措。

乡村振兴,离不开壮大村集体经济。常乐镇有23个行政村,875个村民组。近年来,常乐镇党委政府将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制定《三年村级经济发展规划》,激励各村委开拓创新,以及大力实施“百企联百村”工程,村企项目化联建,为村集体经济增加可持续性增长点。村企合作发展“大棚经济”、土地流转实施“租金经济”、盘活固定资产大兴“物业经济”、依托村独特文化优势点燃“旅游经济”……这一个个农村经济发展新探索,让该镇村集体收入实现了“跨越式”增长。2019年,实现村集体收入45万元全覆盖,其中,14个村集体收入达到100万元以上。今年目标实现村集体收入100万元全覆盖。

村企合作发展“大棚经济”

8月3日中午,火辣辣的太阳照射在东洲大地,但走进常乐镇中南村的高效连体大棚内,却能明显感觉到这里的气温低于户外。一棵棵猕猴桃树苗挺直腰板,茁壮生长。“海门其他地方也有种猕猴桃的,但不太成功。这个大棚可一键开关遮阳网和薄膜,还能自动喷淋、滴灌,可以精准控制光照、温度、湿度,肯定能种出高品质的猕猴桃。”中南村村委会负责人瞿庆一信心满满。

image.png

中南村总面积1.2平方公里,是全镇最小的村。其中,可耕种面积仅200多亩。受传统耕作方式局限,这里的农民种田收入不高,更别提村营收入了。如何把少量的耕地面积有效利用起来,壮大村集体经济?中南村走出了一条村企合作发展“大棚经济”的新思路。

中南村是海门本土知名企业中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革命根据地”,2019年,在公司董事局主席、中南村党委书记陈锦石的大力支持下,对原有的钢管棚、裸地种植进行全面改造,建设高效连体大棚。改造的大棚一部分赠送给有种植能力的村民进行高效果蔬种植,另一部分由村集体经营,经营收入归村集体所有。

瞿庆一透露,今年上半年村集体种植了30亩西甜瓜,第一茬已经全部出售,销售额达到30多万元。目前,第二茬已经下种。今年3月,村委还种植了30多亩的猕猴桃,预计年收入能达到2万元/亩。“去年我们村的村集体收入为118万元,今年依托大棚种植,预计能达到200万元。”

土地流转实施“租金经济”

“这是我们将土地进行流转,由村集体统一经营,发包给承包户种植的绿化树木,有700多亩,每年能有1000多元每亩的集体收入。”当天下午,记者走进常乐镇如意村,仿佛走进了一个葱郁的大公园,每走一步,满眼都是绿色。如意村党支部书记陆璐不无骄傲地告诉记者,土地流转转来的不仅是强村富民,还有生态宜居的乡村生活。

21世纪初以来,随着外出打工就业对村民吸引力的增强,常乐镇不少土地都处于闲置荒废状态,田间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的身影,田头收入也越来越少。2004年,在海门开展全区土地清丈核实后,常乐镇进行了大面积土地流转。同时,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将流转的土地进行平整,使以往杂乱零散的耕地实现了“地平整、田成方、林成网、路通畅、沟相通、渠相连”,在增加耕地面积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image.png

如何让流转出来的土地为村里赚钱,增加村集体收入?“属于村集体的土地,我们发包给承租户,他们可以经营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然后给予村委土地租金和管理费;属于农民的土地,农民如果不愿意种植,也同样由我们发包给承租户,土地租金归村民,管理费用归村集体。”常乐镇农经服务中心副主任王锦华介绍。

常乐镇共有7万亩耕地,目前流转率已达50%以上,承租户大多以大棚或者露地的形式进行农业生产。如意村、培育村等多个村纷纷将土地发包给承包户,有种草莓的,芦笋的,还有种小青菜的,种类较多,每年土地租金和管理费总收入在20万元至100多万元不等。

盘活资产大兴“物业经济”

盘活村里固定资产,兴建厂房,大力发展“物业经济”,也是常乐镇增加村集体收入的重要创新举措。

麒新村有一200多平方米的村集体房屋一直闲置着,2015年,村委将房屋改造成厂房,又投资在村集体土地上扩建到1000平方米,整体出租给了汉森科技公司,经营秸秆回收综合利用。村委每年能有厂房租赁收入7万元。“厂房2016年竣工的,到今年为止,共计带来了35万元的收入。”村党总支书记何耀红说。

尝到“物业经济”的甜头后,麒新村在去年上半年又将原先废弃的1000多平方米养兔场进行改造,再租赁给一红木加工厂作为厂房。今年上半年,这笔7万元的厂房租赁收入已打入村委账头。今年下半年,麒新村计划再投入一定资金,将老村部的闲置房屋改造建厂房,租出去后预计每年又能增加2万元收入。

除了麒新村,如意村也积极对老社部、闲置房屋进行修缮改造,招引承租人,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7万余元。南通市优绿蔬菜有限公司位于如意村16组,公司创始人李平新是该村25组村民,主要经营黄豆芽、豌豆芽等芽苗蔬菜的种植、销售。公司成立初期没有生产基地,如意村的村干部了解情况后,为其寻找合适的地点。在村部东边有一排常年废弃的屋子。通过协商,村里将其修缮后租赁给李平新。该厂房的出租,不仅解决了李平新的难题,更为村里每年增加了2万余元收入。

image.png

目前,全镇共有集体性质的出租厂房1.4万平方米,带来村营收入89万元。

依托优势点燃“旅游经济”

5月底,多组亲子家庭共计40余人来到九龙岛开展亲子游;6月份,多位主播在九龙岛开展网络直播;7月底,中南集团组织750多名新入职员工,在九龙岛开展2020届新动能军训活动……入夏以来,尽管天气逐渐炎热,但常乐镇官公河村九龙岛文化湿地却“热度不减”。这里,俨然成为了休闲娱乐、亲子度假、拓展训练、红色教育等绝佳“打卡地”。

image.png

官公河村位于常乐镇最西侧,拥有丰富的湿地文化、红色文化、知青文化和农耕文化。近年来,依托这些特色文化,官公河村大力推进农文旅融合项目,打造了九龙岛文化湿地,发展“旅游经济”。

目前,已开发红色沉浸体验、鲜果采摘、游园游船、农耕文化展示等多个农旅项目,成功举办首届“草莓采摘节”“官公河捕鱼节”等活动。还建立了红河知青研学基地,开放知青文化馆、知青名录廊,吸引了各地老知青参观纪念。

image.png

以多种文化为特色的九龙岛,吸引了多地游客纷至沓来,让官公河村这一小村变成了名村。村委会主任张琰透露,2017年九龙岛文化湿地被评为了江苏省三星级乡村旅游景区,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3A旅游景区,每年接待游客达3万人次,今年尽管受疫情影响,但上半年也达到了7000人次左右。“下一步,村党总支将深化九龙岛湿地公园项目,加快特色民宿、研讨中心、实践基地建设,着力打造常乐版‘沙家浜’。”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