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破解大难题 典型引领致富路——邯山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纪实

2019-12-04 08:00:00 来源:邯山区人民政府网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记者 方尚俊 通讯员 魏晓光 李燊 马谦杰

 

      邯山区通过高标准完善顶层设计、创机制破解土地难题、抓特色培育文明新风等举措,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今年以来,城郊旅游累计接待游客120余万人次。

 

      今年以来,邯山区高标准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在小堤和渚河源片区取得明显成效,先后被省政府、省农业农村厅授予“2018年度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30强先进区县”“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先进区(县)”等多个荣誉称号。

 

      高标准完善顶层设计

 

      邯山区根据主城区都市农业区位条件、基础设施扎实的发展现状,经过深入调研和论证,明确提出“两区引领、五核联动、城乡互融”的思路,重点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出发点,建设群众安居乐业的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示范区。

 

      为此,该区委托国内知名规划团队制定了全区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片区建设总体规划,构建“2+2+N”乡村振兴空间布局。第一个“2”是指在北张庄镇建成渚河源乡村振兴示范区,在河沙镇继续提升小堤乡村振兴示范区。第二个“2”是指分别在代召乡规划建设万亩花海项目和在南堡乡规划建设万亩桃园项目。“N”是指在打造乡村振兴片区时,选择班子领导力强、人居环境优、产业基础好的若干村庄作为片区发展支撑,以“一村一品”为特色,辐射带动其他村庄共同发展。同时,该区深化校地联动,加强与河北工程大学等高等院校战略合作,实施“政府+大学+公司+农户”四位一体的合作模式,拓宽乡村示范区建设新模式。

 

      创机制破解土地难题

 

      邯山区不仅鼓励规模、长期经营,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出发点,努力破解制约都市农业发展的租地成本高难题,创新实施奖补制度,通过释放财政资金奖补“红利”,以企业、村级经济组织和村民风险、利益共担的模式开展经营活动,鼓励经营主体与村级经济组织签订长期流转土地经营权协议;还为小堤示范区提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资金,探索构建多赢的利益联结机制;在渚河源乡示范区,依托现代农业园区聚集优势,将占片区2万亩的土地的90%都流转至企业和村集体中,先后扶持了绿源万亩枣园基地、千亩香草湖、千亩艾草种植、千亩苗木基地等项目,重点发展骞加惠特色养殖基地,使片区群众在家门口充分就业增收。

 

      同时,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依托香草湖文化产业园、古枣小堤等城郊休闲旅游景点和农民合作社休闲观光园,做好“吃、住、行、种、观、售”六篇文章。今年以来,城郊旅游累计接待游客120余万人次。

 

      试水盘活存量集体土地资源,是邯山区破解土地难题的又一创新方式。该区利用水利压采项目和资金,穿越邯济铁路引渠水入小堤片区废弃的旧窑坑,将80亩存量建设用地既作为片区农田灌溉的水源地,也规划建成为乡村旅游的特色产品供给。目前按照新的集体建设用地办法与社会资本合作,正在规划将其建设成为枣加工、储存项目和村内古枣米线生产厂等业态聚集的乡村振兴产业园。

 

      抓特色培育文明新风

 

      要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不仅要有漂亮的乡村风光,还要有生生不息的乡土文化,更要有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邯山区通过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调动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培育现代乡村文明新风。

 

      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该区就地取材,建设了30座村标、乡村文化展馆等设施,新增40座小游园、小广场,体现了小型化、专题化、本土化的特点。如小堤村、谢南留、裴庄等分别建起了平汉战役纪念馆、首家独立成馆的知青文化展馆以及民俗馆等。

 

      大力弘扬慈孝善贤等优秀传统文化。该区以开展“文明燎原邯郸行”和道德大讲堂等公民道德创建活动为载体,培树各类先进典型,目前已评选出“美丽庭院”示范户5000户、精品庭院240户,“慈善公婆”“孝贤媳妇”等300余名和群众公认的“身边好人”1200余人。

 

      调动群众参与建设美丽乡村的积极性。该区向村民宣传自己家园自己建的观念,鼓励群众多种形式投资投劳。全区群众自发捐款捐物达1600余万元,自发出动义务工2.5万人次,出动三马车等运输设备2万余辆次。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