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口县迈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坚实步伐

2020-01-07 08:00:00 来源:中国湖口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青山相对出 大潮起江湖

  隆冬时节,寒意正浓;赣鄱大地,热潮涌动。

  新年伊始,置身于江湖交汇处的湖口县,处处是蓬勃发展的生动景象:园区,创新引领,动能勃发;城区,内外兼修,品质提升;湖区,全域治理,生态呈现;景区,显山露水,文旅融合……刚刚过去的2019年,湖口县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要求,紧紧围绕“跨入全省十强、争当四个标杆”战略目标,深入推进“一核三带、两极支撑、四区融合”发展战略,奋力从“沿江时代”迈向“山江湖时代”。全年财政总收入、研发投入占比、园区亩均贡献等均列全市各县区首位。预计高新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超500亿元,九钢、国华九江电厂、富达实业3家企业税收过亿元,比2018年增加1家,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全市“第一方阵”。

  聚焦绿色生态“主色调”

  大江逶迤,芳草长堤。站在湖口县“长江最美岸线”示范段——国华九江电厂码头段放眼四望,江面浩瀚广阔、百舸争流,江岸树木繁茂、满目青翠。走进奥基德信3D打印企业厂区内,整洁的厂房清新宜人,整齐的绿化带流翠淌绿,生态之美映入眼帘,一派生机勃勃。湖口县牢牢把握“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导向,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相得益彰。重点突出水岸共治、江湖同治,变环保压力为发展动力,以环保促转型,以转型保生态,全力打造长江“最美岸线”升级版。同时,大力实施纵深百米绿廊、小化工企业出清、非法码头拆除、沿江排口“三化”整治、绿色工厂创建等示范性工程。系统打造、全域治理,24公里长江岸线呈现出时时美、处处美的动人景象。

  打好转型升级“主动战”

  同方江新造船有限公司智能制造车间,干净整洁的车间内,科研人员正在对新安装的焊接机器人进行调试。该公司智能制造中心设有龙门式焊接机器人、气体间、配电间,并配有PM2.5及恒湿恒温监控系统,其建成极大提高施工效率,为承接高尖端产品提供有力硬件支持。同方江新技术领域的不断创新正是湖口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写照。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湖口县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双轨并进”,狠抓重大项目建设与优化营商环境“同向发力”。投入40亿元,实施26个技改项目,大力推动钢铁冶金、纤维素纤维、船舶制造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瞄准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精密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攻坚。2019年新引进总投资达371.5亿元的89个项目中,20亿元以上项目5个,新兴产业类项目占比达70%。同时,依托湖口“大江大湖交汇、名山名人荟萃”的独特优势,加快推进环鄱阳湖旅游公路建设和以石钟山创5A为龙头的沿湖绿色经济发展。全面整合山、江、湖文旅资源,打通“两山”价值转化通道,加速构建沿江工业经济和沿湖生态经济“两极支撑、两翼驱动”发展新格局,实现园区、城区、景区、湖区“四区”融合发展。

  突出创新驱动“主引擎”

  坐落在海山科技创新试验区内的科创综合体项目现场,吊装机、装载机加速运转,一台台设备顺利进驻生产车间。在这里,如同置身于一个企业“大本营”,一个个热闹繁忙的工作场景让创新发展的理念立刻变得生动鲜活起来。随着试验区内的科创综合体、新动能产业园、天赐科创大厦、富达总部研发大厦等一批科技研发和产业发展平台的相继建成与深度融合,进一步促进了科技成果在湖口县的孵化、转化和应用,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创新之源,始于筑台。为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湖口县始终坚持以创新发展为核心,以海山科技创新试验区为载体,大力实施创新驱动“三百工程”,着力打造自主创新、科技孵化、成果转化“三个高地”。目前,试验区已入驻国家级和省级研发平台17个,建成院士工作站3家,聚集博士等高端人才260余人,在孵科技型企业30余家。全县已有30余家企业与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等高校院所达成长期合作,年均转化成果20项以上,企业专利申请、授权量连续3年增长5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数量实现倍增,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带动效应正加速显现。(吴 江)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