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民“洗脚上岸”向新生

2020-01-13 08:00:00 来源:中国湖口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为保护生态环境,从2020年1月1日起,我省水生生物保护区和长江干流江西段将全面禁捕。2021年开始,鄱阳湖也将全面禁捕,暂定禁捕期是10年。湖口县作为试点,将在2020年1月1日0时起,对长江湖口段和鄱阳湖湖口水域实行全面禁捕。现在,距离启动时间越来越近,禁捕推进得怎么样?鄱阳湖的渔民又将如何转型呢?

  双钟镇渔民张厚保正在将陪伴他多年的渔船划到岸边,和张厚保一样,鄱阳湖边世代靠打鱼为生的数万渔民,将告别烟波浩渺的鄱阳湖。

  “我在整理渔网,可能是最后一次捕鱼,明年就要上交了。”渔民们告诉记者,由于过度捕捞,渔业资源逐渐减少,他们的收入也在逐年减少,因而国家这时提出禁捕恰逢其时。不过,根据规定,禁捕开始后,禁捕水域禁止所有捕捞生产(包括鱼、虾、蟹、螺类等)作业,也禁止市场收购、销售违禁捕捞渔具和渔获物。

  从世代捕渔为生到洗脚上岸,转型所需的技术、经验和资金问题迫在眉睫。根据我省禁捕退捕实施方案,将把有就业创业意愿和能力的渔民纳入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符合条件的还可以享受农信贷、税费减免、贷款贴息、创业担保贷款等扶持政策。县人社部门正在积极筹备渔民转业需要的劳动技能培训、创业帮扶和就业援助。

  “目前,我们也在做摸底调查,了解渔民目前所掌握的劳动能力、所希望的劳动技能,并协同其他部门研究创业扶持政策,做到有针对性。”县就业局局长沈江波说。

  在传授劳动技能的同时,湖口县还向广大渔民提供产业支撑。结合秀美乡村建设,把传承千年的渔猎文化融入其中,发展起生态旅游,在景区的带动下,农家乐、客栈、特产销售等配套产业也逐渐热闹起来,成为一块吸纳就业的“海绵”。

  “现在要推动旅游业、生态农业产业做大做强,因为这些都是服务业,需要的劳动力多,而且跟农业紧密集合在一起,这对他们转型来说比较方便。”双钟镇大中社区党支部书记程晖说。

  据城山镇南湖村党支部书记江平介绍,为助力辖区内退捕渔民转产转业,他们村顺应湖口沿湖生态经济发展需求,成立了益丰农业专业合作社和众丰劳务公司,鼓励年轻退捕渔民大胆入股,集体流转500亩土地,发展苗木和林果业,优先安排中老年退捕渔民来基地务工。该合作社已与中冶江西分公司达成供需协议,年供1000只土鸡和20000枚土鸡蛋,为年纪偏大退捕渔民再添创业就业平台。

  实施方案明确,对符合条件的退捕渔民,将其纳入相应的社会保障,按规定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对退捕渔民中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也可以按程序纳入低保范围。在此基础上,湖口县还利用公益性岗位吸纳转岗专业渔民,兜牢就业保障网。双钟镇村民舒银安就完成了从专业渔民向护渔人身份的转变。他说:“这次禁捕也是给渔民契机,我从捕鱼人现在变成保护江豚的人,每个月能有3000块钱的收入。”

  全面禁渔将让水生生物得到休养生息。为了帮助渔民顺利转型,相关部门正加紧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加强就业创业帮扶,壮大渔村集体经济,兜牢社会保障网络,相信随着一项项政策的落实,渔民们也将奔向新的生活。(陈 军 沈海斌)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