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都镇8000亩土地“整”出“金疙瘩”——“冲刺四季度决胜全年红”系列报道之六

2019-12-18 21:14:57 来源:江山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作者:祝克寒 徐秋霞 责任编辑:九久 字号:T|T

  田成方、路成网、林成带、渠相连……12月8日,笔者行走在四都镇江北村上平埂塘底垦造耕地项目现场,一派生态田园式的景观农田呈现在眼前,原本低次、零星的田地经过整治,已完成蜕变,为大地增添了几分生机,为村庄平添了几分“颜值”。

  上平埂塘底垦造耕地项目面积1643亩,新增耕地面积800多亩,是四都镇土地整治项目中最大的一个子项目。“江北村地域面积广,但土地较为分散,还有少许的‘鸡肋式’橘园,生产效益低。”该镇副镇长陈华明坦言,镇村干部一直想打破土地低产低效的窘境。2017年,该村启动了土地整治项目,3年来该村干群齐心,在新增数百亩农田的同时,配备路、渠、沟等农业设施,并在今年下半年种下晚稻,顺利收割,逐步改变土壤结构,增加肥力,“整”出一片高产田。

  上平埂塘底垦造耕地项目只是四都镇土地整治的一个缩影。该镇3年来实施大规模土地整治项目14个,以及部分规模较小的项目,涉及各行政村,总面积8000余亩,项目全部完成后,将新增耕地4600余亩。为“整”出成效,该镇把好“精细关”,实行镇村干部分片包干、挂图作战,成立项目攻坚组,根据各村实情,分区分块落实责任,绘制“作战图”,确保项目按图施工、质量达标、快速推进。“今年,全镇共有9个项目19个标段的土地整治在建工程,投资1.3亿元,实施面积5220亩,目前已完成5个项目的验收,新增耕地1560亩,全部完成后可新增耕地3260亩,在全市范围内体量也属于比较大的。”该镇人武部长姜正德相告。

  经过不懈地整治,千亩良田呈现在眼前,但如何真正变成“金疙瘩”?该镇把目光聚焦在了精准流转上。“江北村和傅筑园村垦造耕地项目完成后,我镇立即多方联系客商,以‘娘家人’的服务和优越的条件打动客商。”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山海协作生态文旅产业项目“万里江山一片红”田园综合体签订土地流转委托合同,规划用地1200余亩,协议投资约1.05亿元,建设内容包括游客服务中心、香村果园风情区、望乡民宿度假区等五部分,实现从第一产业到一、二、三产业融合协调发展的转变。

  在前岭村,一座名叫“山顶”的家庭农场已开放,殊不知该地在几年前还是一座废弃的水泥厂。在南方水泥厂建设用地复垦项目完成后,客商徐建伟立即与该镇签订了10年的租赁合同,租下了全部的81亩土地,注册成立了山顶家庭农场。农场内土地平坦、道路硬化、水渠交错,农业基础设施完善,一株株美国红苹果、红桃苗迎风招展,农场内“散落”的水池供数百只鸭、鹅嬉戏,一群群的生态土鸡在岸上啄食……“这儿不但没了‘水泥味’,而且正向‘花果山’转变,实现了从传统农业走向精品农旅结合体。”徐建伟指着农场说。

  有了凤来栖,就能下金蛋。该镇通过“筑巢引凤”聚项目,已完成土地流转1983亩,村民和村集体通过收租每年就能获得一笔收入。“经过整治后的农田平均以每亩300至500元的价格对外出租,闲置土地利用起来了,村民和村集体也得利了。”埠头村党总支书记吴小华介绍,该村利用垦造后的耕地建成“红美人”柑橘大棚,通过对外发包出租,每年能带来近5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盘活了土地、引进了客商,精准惠民的目标也在一步步实现,除了租金,“万里江山一片红”项目目前已带动10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务工,每人每个工作日可获报酬百余元。

  “我们计划结合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对垦造后的农田进行再‘包装’,提高‘卖相’,让更多客商留步,让更多村民受益,将土地整治的综合效益最大化,将土地整治的成果转化为推动四都经济发展的动力。”该镇负责人说。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