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万尾鲢鱼勇担“以渔净水”重任

2020-12-26 08:00:00 来源:宜兴市人民政府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12月21日下午,在官林镇丰义村,由省滆湖渔管办组织开展的冬季增殖放流活动拉开帷幕。承载着宜兴、武进两地人民绿色生态情怀的160万尾鲢鱼苗,缓缓游入滆湖,担负起洁净湖水的重任。

  当天下午2点,在丰义村湖丰渔港,满载着鲢鱼冬片鱼种的大卡车缓缓停到岸边,由滆湖两岸渔政监督人员、退捕渔民代表和志愿者等组成的放流员们,立即就用网兜轻轻抄起活蹦乱跳的鱼苗。通过专用管道,一尾尾肩负着净水重任的鱼苗便欢快地游入湖中。市农业农村局渔政监督员周根法说,选择在冬季放鱼,是因为鱼类在冬季活动量减少,鱼苗成活率高,有利于鱼苗成长。

  滆湖历来被宜武两地人民称为江南水乡的“聚宝盆”。但是,滆湖一度因富营养化程度增高而不堪重负,影响了湖泊的各项功能。针对这一实际情况,近年来,宜兴、武进两地通力协作,推进沿湖排污企业整治、围网养殖整治、湖体生态修复等工作。尤其是去年,我市还实施滆湖管理(网格化)巡查工作,提升滆湖水域岸线生态环境。尽管如此,滆湖水环境质量离绿色、环保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而且滆湖是太湖的上游湖泊,其水质好坏直接影响着太湖水环境的质量,滆湖的治水任务既繁重又紧迫。为更好推进滆湖水环境好转,近年来,在省滆湖渔管办的组织下,宜、武两地每年都会开展增殖放流活动。

  据省滆湖渔管办资源环保处处长花少鹏介绍,鲢鱼又被称为“环保鱼”“控藻鱼”,它主要吃水体中的浮游生物,能起到净水的作用。事实证明,持续开展的增殖放流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滆湖水体氮磷等指标与以往比有一定程度下降,近几年,滆湖没有蓝藻暴发,也正得益于养殖了大量鲢鱼,它们直接或间接吞食蓝藻,控制了蓝藻的数量。今年,滆湖水域共组织了四次大型增殖放流活动,其中在夏季放的鲢鱼为夏花鱼种,冬季增殖放流活动主要是鲢鱼的冬片鱼种。此次在湖丰渔港投放的鱼苗有160万尾,随着鱼苗缓缓游入湖中,年度滆湖增殖放流计划也全面完成。花少鹏说,定期补充鲢鳙鱼等,是为更好实现“以渔养水、以渔控水、以渔净水”的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每次增殖放流都会得到宜、武两地人民的大力支持,他们纷纷认购鱼苗,以实际行动“反哺”滆湖。今年更是吸引了部分退捕渔民的参与。官林镇渔民谢勇根说,祖辈都在滆湖上捕鱼,对滆湖有深厚的感情。今年,政府积极安排渔民们上岸转产就业,对现在的生活,他很满意,听说有增殖放流活动,特意来看看,就是想参与做点保护滆湖的事情。

  图为渔民代表和渔政工作人员在现场放养鱼苗。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