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雕

2019-02-11 08:00:00 来源:井陉矿区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太行深山,井陉盆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哺育造就出众多艺术精英。五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大军里,根雕艺术队伍独树一帜。利用太行大地养育出的根料,通过根雕家犀利的慧眼、激情的思维、灵巧的手指,一件件根雕作品带着山野灵气呈现在世人面前,使人耳目为之一亮、心情怦然一动。
根雕艺术是中国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多年来的考古发掘证实,早在两千三百多年前,古人就创作出了根雕作品。井陉矿区南寨村东冯家掌山坡上有一座“荆榾凸”大王庙,庙内供奉的神像,就是用本地太行紫花荆树根制成的根雕作品。这在旧《井陉县志》中留有记载。植物的根,因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有时会长成如同人物脸面的形状。利用这样的根料进行根雕创作,就是“可遇不可求的”天赐良机。古人就进行过这样的创作。唐代韩愈曾就人形根雕作品写过《题木居士》诗:“火透波穿不计春,根如头面干如身。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穿求福人”。从历代流传下来的古人画卷中,常常可以看到如花架、茶几等根雕作品。根雕创作,在历史的长河中多有断代,并不普及。它不像中国绘画、书法、雕塑等艺术门类,有着几千年不断的传续,成为举世公认的成熟艺术。
井陉境内各类民间艺术都有传承,根雕艺术并不普及。上世纪七十年代,文革结束,百废待兴。根雕艺术在这个时期呈现出第一次发展高潮。根雕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进门门槛要求并不高,矿区山区的环境,可供根雕创造的根料遍地都是,占尽了地理上地的优势。那个时期,矿区境内涌现出众多根雕创作人员,创作出海量的根雕作品,这其中不乏佼佼者。1987年,北京举办的首届根艺展览,矿区的创作人员代表河北省参加,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唐玉明的作品《梅》获一等奖。毛庆珍的《金猴奋起千均棒》、刘庆节的《非洲骄子》获二等奖,为矿区人民争了光。在随后的年月中,矿区的根雕队伍不断壮大,根雕作品继续增多,马延魁、梅玉文、温五堂、吕彦文、梁青山、单永生、王成柱、陈金庭等很多人在各类会展比赛中均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众多根雕翘楚的大名,实在因为人员太多,无法一一罗列。那时候曾提出打造“根雕奇石创作基地”的响亮口号。
新世纪初的曙光照耀着太行。矿区的根雕事来迎来了第二次高潮。业内名人高恒先生首次提出“崖柏根雕”的概念并迅速推向全国。随着崖柏根雕热的不断升温,崖柏手串、项链、枕片、坐垫、崖柏茶、崖柏油等产品也风靡一时。

 
2014年,在主管文化副区长李树国的鼎力推动下,矿区根雕协会注册成立,会员近百。矿区辖区,弹丸之地,根雕创作人员之众,这在其他文艺协会中是十分少见的。早在2006年,矿区根雕艺术已成为石家庄市市级非遗保护项目。2015年,矿区文化馆遵照文化兴国理念,为振兴矿区,办了多件利民生顺民意的文化大事。其中:一、成功升级了四项非遗项目。二、恢复了历史悠久的大型民族活动《青横庄杠会》,年底,又将《根雕艺术项目》和《青横庄杠会》等项目,做了升级河北省省级非遗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三、出版矿区根雕艺术专题画册。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