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湖县发改委:分秒必争保障疫情防控物资供应

2020-02-29 09:33:00 来源:金湖县人民政府 作者:发改委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金湖县发改委牵头全县防疫物资保障工作,以千金一诺的大局意识、分秒必争的时间观念,克服全社会物资紧缺难题,千方百计组织采购,全力以赴维稳市场,保障了全县1万多名一线防疫人员、医护人员应急物资供应,保障了全县36万群众基本生活物资供应。

反应迅速、行动快速。疫情就是命令,应急物资保障事关防疫工作大局。一是谋划于先。金湖县发改委高度重视,结合县指挥部职责分工,制定下发《物资保障组物资保供工作方案》,联合各成员单位建立联席工作、例会制度,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同时市监、商务、卫健、医保、农业农村等部门分别制定《应急保供预案》,确保危急关头物资不断、秩序不乱。二是行动于快。迅速成立发改系统疫情防控和物资保障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任组长、3名班子成员任副组长,抽调精兵强将为成员,下设“一办五组”,白天各组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晚上召开例会传达上级精神、交流当日情况、分析存在困难、布置当前工作,确保物资保障工作有条不紊、临危不乱、高效开展。三是落实于细。确立金普医药连锁、广济医药连锁、恩华医药连锁、百草堂医药连锁4家单位为全县群众防护及基本用药保供单位,苏果超市、全家福超市、利群超市、易买得超市、黎城市场、尧乡米业、宝金玉米业、岛田米业、广原油脂等单位为居民日用品保供单位,督促保供企业及时组织应急物资的采购、生产、加工、储备和供应。

多方采购、全力抢购。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只有保障到位,才能打好胜仗。先后组织发放一次性口罩45.2万只(其中医用外科口罩5450只、KN95口罩6990只、KN90口罩1450只)、医用防护服905件、普通防护服2000件、护目镜145副、测温仪188台、84消毒液3621瓶(桶),有效保障了医护、一线防控物资需求。同时,积极组织动员各大药房多渠道采购,先后投放市场口罩20多万只,缓解了群众口罩需求问题。一是千方百计“找”物资。积极动员全系统上下干部职工,充分挖掘一切有利信息,有效发挥县外一切可用资源,全力开拓一切供货渠道。先后联系到扬州、上海、安徽、河南、北京等地医疗卫生企业和经销商,第一时间收集线索30多条、大小供货渠道20多条,为组织采购工作奠定了基础。二是主动出击“抢”物资。由于全国疫情形势较为严峻,应急物资非常紧缺、机会稍纵即逝,发改委将物资采购组分成3个小组,哪里有资源就安排专人风雨兼程、连夜出发前去驻守、抢购物资。1月29日前后,兵分3路,一路直奔镇江扬中抢购2万只一次性口罩;一路晚上6点连夜奔赴北京等待即将到达的100只红外测温仪和500件防护服隔离衣;一路早上凌晨4点赶赴上海浦东机场“截获”即将出口的15万只医用口罩。同时还组织海外抢购,在得知系统内有位职工有韩国人脉关系,委党组立马安排这名职工飞往韩国,抢购到宝贵的1300件医用级防护衣。三是分秒必争“运”物资。“战胜疫情要跟时间赛跑,保障民生只有进行时”。疫情发生以来,先后派出车辆20余次、人员30多次,大部分都是夜间出发、争分夺秒、马不停蹄,自带干粮和热水,吃在路上睡在车上,保证物资能及时上车、顺利到达,一刻不敢懈怠、不能耽搁,已经成为了一种工作常态。四是想方设法“产”物资。积极指导帮助县内防疫物资企业复工复产,目前我县复工防疫物资企业达10家,主要生产消毒液、一次性口罩、防护服、隔离衣等防疫物资和口罩机生产线。江苏爱特福有限公司年二十九就开始24小时满负荷生产84消毒液,我委安排专人驻点公司,吃住在现场,积极协调解决原材料、外包装等问题,全程管控优先保障疫情区和省市县定量供应,累计供应消毒液14344吨。江苏金卫集团主动“违约”100多份海外订单,专门生产口罩机设备保供省内外物资生产企业,同时又组装3条口罩生产线保供市县需求,已生产口罩50万只供全市调度。三木机械、神华药业、华海测控等企业转产生产一次性口罩和医用口罩,三禾服饰、德泰制衣等企业已办理防疫物资生产许可、资质备案等,新上防护服、隔离衣生产线。五是发动社会“捐”物资。组织发动县内外企业家、金湖籍知名人士和社会各界,积极主动捐款捐物,奉献一份爱心,共守金湖家园。先后接受天力电缆、承开药业、佳鸿商行、上海金湖商会、上海承星军工等捐赠口罩、中药品、食品等物资,总价值达80多万元。

市场稳定、居民肯定。做好生活物资保供稳价关系到居民的基本生活,关系到稳定人心、稳定预期、稳定社会秩序的大局。一是保障商超“货架子”。做好全家福、华润苏果、易买得、利群等重点商超和新街口、黎城、虹桥等大型农贸市场货源调度和监测预警,动态监测产、供、销、存数量、商品来源、价格变动等信息。发现异常,及时提醒、约谈市场主体。由于起初物流停运导致超市部分冷冻食品出现短暂性断货,及时组织动员市场主体主动外出采购货源,并协调交通部门办理绿色通行证,确保物资顺利到达,各大商超货源供应正常、价格稳定,没有出现“空架”“恐慌”现象。二是保障市场“米袋子”。指导粮油保供企业复工复产,做到达标一家、验收一家、批准一家,2月2日组织条件较好的五七米厂、省属企业农垦米业办理复产申请,通过缺粮地区政府来函、企业落实内部防控措施等,顺利通过上级部门验收,成为全市首批2家复工的大米加工企业,截至目前已有尧乡米业、金坊粮油、泰和米业等10家企业复工,累计生产大米7819吨,供应省内1931吨、省外5888吨,办理绿色通行证近200张,售价保持在2-2.3元/斤,价格稳定、供应充足。三是保障居民“菜篮子”。开展产销对接是保障市场供应最直接的办法,也是解决农副产品滞销最有效的手段。一方面会同农业农村局深入开展农副产品调查,了解种植面积、品种、数量和大户情况,另一方面会同商务、市监部门积极与市场主体对接,积极寻求合作共赢,经过多方努力,全县超市、农贸市场都采购了本地蔬菜、草莓、鸡蛋等农副产品,累计产销对接蔬菜14万多公斤、草莓1万多公斤。通过精准施策,全县生活必需品市场平稳有序、价格合理,有效满足了居民生活需求。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