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金坛感受董永村与望仙桥的文化积淀

2016-07-01 10:57:52 来源:金坛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作者:闻毅先 责任编辑:邓丹凤 字号:T|T

       金坛西北角的直溪镇境内,有个董永村,村与丹阳相毗邻。该村与建昌交界处,有一座望仙桥。相传,此村和桥就是民间神话《天仙配》中董永生活的地方。

  董永是个孝子,他的传说始于汉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最早见的文字记载,是汉刘向的《孝子图传赞》。稍后,晋于宝在《搜神记》的“董永变文”中,叙述了董永孝行,织女下凡与永为妻,助永织缣偿债等等,虽语言简朴,但故事情节已趋完整。元代郭居敬编绘的《二十四孝图》中的“卖身葬父”,亦将董永事迹作了简洁的文字说明:“汉董永,家贫,父死,卖身贷钱而葬。及去偿工,途遇一妇,求为永妻。俱至主家,令织缣三百匹乃回,一月完成。归至槐荫会所,遂辞永而去。”宋元时代,随着说书行业的发达,“董永遇仙”的传说在话本中流行。到了明代,经过文人洪梗的采编、整理,将此收入他的《清平山堂话本》的“雨窗集”中,使之保存了下来。约在明代嘉靖前后,民间艺人又依据宋元话本《董永遇仙》改编成戏曲《槐荫树》《织锦记》、《遇仙记》等,将孝子董永的形象搬上了舞台。

  及至新中国成立后,安徽黄梅戏《天仙配》虽然在剧情的发展、层次、基调上仍与《董永遇仙记》一脉相承,但已由改编者加入了反封建、反压迫的新思想,使“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情节更加完善。特别是经过戏曲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的精心塑造并被拍成电影,董永和七仙女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如今,“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夫妻双双把家还”这一曲优美动听的“满工对唱”,已流传天下。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