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城背杆:有上角儿下角儿之分 被称为“头顶上的秧歌儿”

2017-10-17 21:55:24 来源:中国小康网 作者:戚晓雪 责任编辑:邓丹凤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宽城背杆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当地庙会和花会表演中的一项重头戏。因其表演时靠一个成年人身着杆架,头顶一名或多名扭童,一同随着鼓乐从容扭动,不时排列出各种阵型,也被人称之为“头顶上的秧歌儿”。在过往的岁月里,因历史、人才断档等原因,背杆曾沉寂过数十年,而今经过当地政府和百姓的共同努力,众人齐赏背杆的盛况,再次在宽城上演。

宽城背杆始于清朝中期,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据传,清朝同治帝曾到迁西县景忠山参加庙会,钦点宽城背杆赴庙会表演“麒麟送子”,宽城背杆从此名声大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口里“三屯”庙会曾邀请宽城背杆进关表演。当时口外进关必经一关口,城门3米高,城深6米有余,花会表演行进队伍中,独有宽城背杆到此处人不落架,鼓乐不停,“下角儿”背手个个蹲式前行,“上角儿”扭童扭动从容淡定,全出十三架背杆,从此声名远播。按照传统的说法,孩子是“上角儿”(上面角色的意思),下面的大人是“下角儿”。

“背杆真正兴盛于民国时期。上世纪初期,经一位从山东流浪到宽城的小炉匠再度改良并传承,奠定了其演出的艺术特色。”宽城县文化局副局长柳忠义说,历经一代代背杆艺人的不断艺术提升,宽城背杆已经发展成了集武术、杂技、戏剧、魔术于一身,道具巧妙,亦真亦幻的民间艺术瑰宝。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