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华:扶贫助困大爱无疆 为民解忧爱心永存

2019-07-27 22:17:53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骤然间,风紧雨急。这是2005年抚顺遭遇百年不遇的“8·13”特大洪水的当晚。张玉华一家三口正和亲戚陪着从日本归来的小姑在饭店吃饭。

  雨点越来越密地敲打着窗棂,像是敲打在张玉华的心头。其时,社区尚未进行棚户区改造,很多居民还居住在日伪时期建在山坡上的平房里,暴雨骤至,极有可能导致山洪暴发,冲毁居民的平房……饭吃到半道,张玉华坐不住了,拉着爱人、孩子冲入瓢泼大雨之中。

  到达社区居民居住的山坡地区,虽然早有心理准备,眼前的景象还是让张玉华震惊而心痛:盆盆罐罐顺着洪水直泻而下,山洪似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

  险情就是命令。张玉华拨通电话,召开只有几分钟的“电话会议”,通知社区工作人员马上赶赴现场。

  “挨家挨户排查,不能漏掉一户居民,不能让一位社区群众的生命安全遭受威胁!”两个“不能”,蕴含的是万般深情,面对的是万般艰辛。

  黑夜中,暴雨倾盆,一束微弱的手电光柱指引着前行的路。张玉华和丈夫、孩子、社区干部手挽手肩并肩,深一脚浅一脚,在肆虐的暴风雨中摸索前行。

  脚下坑洼泥泞,衣服不知何时剐开了口子,身上不知何时留下了血痕,身患脑血栓的爱人邓松的手机也被洪水冲走了……

  上下一心,其利断金。深夜1时左右,经过逐家逐户摸底排查,情况汇总上来:社区没有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但有300多户居民家中进水,需要妥善处理。

  75岁的孤寡老人武玉兰大娘家里漏雨漏电,急需安置,但上了年纪的老人挂念着家里的老房子,说什么也不肯走。情况危急,张玉华毫不犹豫地背起大娘,在风雨交加中气喘吁吁地将老人背到了社区,并把老人安顿在社区暂住下来。

  “8·13”洪水过后,老人的住房轰然倒塌。望着已成废墟的老屋子,武大娘的热泪不住流淌:“要不是发洪水的时候,玉华闺女硬把我背了出来,我这把老骨头哪还有命在啊!感谢玉华,感谢共产党!”

  “8·13”洪灾中,社区出现多处滑坡,险情最重的5户居民及时得到转移,无一人伤亡。

  从2000年起担任老虎台街道虎北社区党总支书记,到2008年调任惠民社区任党总支书记,张玉华在社区一线工作岗位上已经无怨无悔地奋斗了整整17个春秋。

  熟悉张玉华的人都知道,她有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子”,叫李斌。

  如果按照生活原有的轨迹运行,李斌的人生可能不会发生任何改变——非婚生子,爸爸进了监狱,妈妈跑了,他和奶奶靠每个月120元钱的遗属费生活。由于没有户口,不仅办不了低保,12岁时的李斌还没有上学。

  幸运的是,李斌遇见了后来被他称为“张妈”的张玉华。

  2001年元旦刚过,担任社区书记不久,张玉华在社区走访时,见到了衣衫褴褛、正在路边玩耍的李斌。了解情况后,张玉华鼻子一酸,当即决定到李斌家走访。

  阴暗寒冷的小屋,患有脑血栓、瘦得皮包骨的奶奶蜷缩在土炕一角,不住发抖,晦暗的眼神呆呆地望着来访者……

  张玉华的眼泪流了下来。经过与老人的交谈和深入了解,张玉华清楚了,这是一户连吃饭都成问题的贫困家庭。

  张玉华尽己所能为这户特困家庭办理了低保,几经周折为李斌落了户,并多次到区教委等部门做工作,说明情况,为当时户口还没有落实的李斌特批了入学手续。

  得知李斌上学的消息,张玉华比谁都高兴,给孩子买来文具、书包等学习必需品,还把自己孩子的皮夹克等衣物拿去给他穿上。而李斌得知自己终于能上学了,更是兴奋得一夜无眠,第二天早上5点多就穿着皮夹克来到学校门口,等候他的“家长”——“张妈妈”把他送入学校。

  从此,张玉华成为李斌的“代理妈妈”。

  李斌学习跟不上进度,张玉华自费请老师给他补课,并给他买了一台学英语用的复读机。李斌过生日,张玉华提前预订蛋糕,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到家中为他唱生日快乐歌。每逢春节,张玉华给李斌压岁钱,逢年过节,张玉华还让李斌到自己家中吃饭,或者带他到外面“下馆子”,到商场给他买喜欢的衣服。李斌相依为命的奶奶去世,张玉华和社区同事全程代为料理后事。

  为了让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张玉华发动组织社区党员,于2005年成立了党员爱民互助基金会,为200多户困难居民提供互助资金6万余元。

  “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

  “干不好工作,心里不踏实,怕对不起党,对不起居民。”这是张玉华17年社区书记生涯一以贯之的底蕴。

  心中有爱,大爱无疆。

  在张玉华的心中,家事再大,和工作比起来,也是小事。为此,她常常感到愧对丈夫和家庭。

  2005年,爱人邓松检查出患有脑血栓。同年10月,张玉华所在的虎北社区正值棚改动迁。她整天忙在动迁一线,入户宣传政策,做群众的思想工作。

  面对患病的丈夫,张玉华何尝不想中午抽空回家,给患有脑血栓的爱人做顿饭,而不是让患病的爱人给自己做饭?内心深处,她深深了解丈夫对自己的爱。

  邓松理解妻子。患病后,考虑到妻子的工作状况,他没有按照医嘱住院治疗,而是自己到药房买药,再到离家较近的私人诊所扎点滴,工作时间从没有让妻子陪护过一次。扎完点滴,邓松还要去市场买菜,回家再精心烹制,好让劳累的妻子吃上可口的菜肴。连续17年,张玉华每年春节都自掏腰包为社区孤寡老人、困难户包饺子,只要邓松在家,他就是包饺子队伍中的一员。

  一天深夜,张玉华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发现煮了方便面的电饭锅打翻在地,汤汤水水洒了一地。一问爱人,才知道原来邓松想妻子回来得晚,肯定饿,就想做一碗热面,结果手脚不利落,把电饭锅弄翻了,而自己也太困倦,实在没有力气了,只好放在了那里。

  听罢丈夫的讲述,张玉华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眼泪哗地流下来,把爱人紧紧搂在怀中。

  此次采访,记者感受深刻的是身为社区书记的张玉华至今仍然居住在结婚时的那间不足40平方米的简陋居室内。炎炎夏日,爬上张玉华所住楼房的最高层6楼,已是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了,而室内促狭,记者一行5人连就座都甚是拥挤。

  虎北社区快动迁的时候,作为社区党总支书记的张玉华知道消息比较早,有朋友劝她:“你家住房这么困难,应该买几个动迁号。”张玉华不为所动。她的姐姐也想让妹妹帮忙买动迁号,她也一口回绝。“绝不能利用手中的权力侵占公家和群众的利益”,这是张玉华做人处事的底线。有人说她“傻”“不开窍”“死脑筋”,张玉华付之一笑。

  “扶贫助困,大爱无疆,为民解忧,爱心永存”,这是群众赠送给张玉华的锦旗上的赞颂之词。担任社区书记17年来,张玉华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3000多件,服务群众5万余人次。她先后被授予“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辽宁省三八红旗手标兵”“辽宁好人·最美巾帼人物”等荣誉称号。2017年2月,中共东洲区委作出向张玉华学习的决定。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