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东:东北全面振兴要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

2019-04-12 00:00:00 来源:新宾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近两年,我每年都为东北三省一些地区的工商联、企业家协会或企业管理协会等组织就“东北振兴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东北振兴与发扬企业家精神”做几场讲座,每年也都几篇关于建立企业家队伍、弘扬企业家精神的文章。
  我认为,东北地区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甚至缺政策扶持,但最为紧缺的还是企业家精神。
  怎样看企业家的地位和社会价值?
  企业家是市场活动的重要主体,是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企业家是社会的精英,带领企业发现市场、组织生产、拓展营销、创造财富;他们敢于冒险、把握商机、富于创新、善于决策;他们有号召力、影响力、创造力;他们每天面对决策的考验、市场风险的考验、资产处置的考验和资金投入的决断;他们需要危机处理的果断和日常协调管理的智慧;他们需要有社会责任感,需要勇于承担责任,需要在危急关头指挥若定。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一大批优秀企业家在市场竞争中迅速成长,一大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不断涌现,为积累社会财富、创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个阶段,企业家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现代经济学中,企业家素质和管理与劳动力、土地、资本并列为四大生产要素。无论哪个国家、哪个地区,企业家都是极为宝贵而又稀缺的社会资源。评价一个地区有没有发展潜力,不仅在于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情况,更在于是否商业氛围和企业家精神。没有一流的企业家,不可能有一流的企业管理,也不可能有一流的企业。
  怎样看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和要求?
  企业家精神就是将企业家群体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即的能力素质、价值取向、思维模式的综合表现,指的是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综合才能,是企业营销和运行的文化表述方式,是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无形生产要素。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这是建国60多年来,中央首次以专门文件明确企业家精神的地位和价值。《意见》用三个“弘扬”描绘了新时期优秀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内涵:一是弘扬企业家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精神,二是弘扬企业家创新发展专注品质追求卓越的精神,三是弘扬企业家履行责任敢于担当服务社会的精神。分析这三个“弘 扬”,我们看到有九个“关键词”: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创新发展、专注品质、追求卓越、履行责任、敢于担当、服务社会。
  马云在湖畔大学突出讲过他理解的企业家精神,他所讲的企业家精神还是有很多启迪意义的。一是意志力。作为企业家,既要享受成功的乐趣,也要能够承受失败的考验。二是信念和信仰。马云认为,每个企业家必须要有信念,有了信念,才不会被诱惑,战略才会是有定力的。三是远见卓识。要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四是国际化视野。企业家要有国际眼光,企业要有国际化战略。五是人文情怀。企业家要有艺术家的气质和艺术家的思考。
  由此可见,弘扬企业家精神,是要求企业家有一种觉悟,一种独特的高尚觉悟;有一种境界,一种精神境界。不是有钱的人就一定叫“企业家”,能称之为“企业家”的人,必须有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冒险天性和勇于承担风险的魄力。一个地区的发展要靠它的企业,一个企业的发展要靠它的企业家,因为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唯一真实来源。
  东北地区紧缺企业家精神
  东北地区是最早进入、最晚退出、执行计划经济最彻底的地区,计划经济的遗产最为丰富而市场的因素最为薄弱。由于这样历史的原因,东北地区企业家队伍的薄弱和企业家精神的缺乏是一个深层次的问题,也是在振兴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可以说,企业家的信心与能力,企业家的精神与作风状态,直接影响各类企业的生机与活力,关乎东北老工业基地现在和未来。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中,发挥企业家作用、建设企业家队伍、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是最为现实的选择,也是最为紧迫的任务。
  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地区,面对市场要素缺乏,社会普遍存在“三个不相信”,即不相信市场的力量、不相信民营的力量、不相信中小微企业的力量。在打造企业家队伍、培育企业家精神,特别是在打造市场意识、进取精神、创新观念、契约精神、敬业意识方面,更需要有特殊的要求。比如进取精神,一些专家讲,东北的企业家缺乏冒险精神,进取心不强,小进则喜,小富即安,未富先安,不富也安。比如创新观念,改革和创新是这种时代精神,这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比如契约精神,东北地区营商环境的一个问题是信用制度执行不好,企业家契约理念不够。再比如敬业意识,敬业是职业操守,企业家要对事业的忠诚,要有责任精神,要忠诚履行责任,敢于担当——在这方面,小要讲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大要讲爱国精神、民族情怀。
  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
  在东北全面振兴进程中,如何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笔者觉得,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需要做以下五方面工作:
  依法保护财产权。消除顾虑,让企业经营者有财产安全感。及时甄别纠正社会反映强烈的产权纠纷申诉案件,同时研究建立因政府规划调整、政策变化造成企业合法权益受损的依法依规补偿救济机制。
  对改革者容错帮扶。引导金融机构为企业家创新创业提供资金支持,探索建立创业保险、担保和风险分担制度。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和社会氛围,对企业家合法经营中出现的失误失败给予更多理解、宽容、帮助。对各种类型的企业大胆探索、锐意改革,建立容错机制,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
  约束企业诚信竞争。要强化企业家公平竞争权益保障,健全企业家诚信经营激励约束机制,持续提高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简约性,营造促进企业家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建立企业家个人信用记录和诚信档案,实行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
  加大高效务实服务。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面向企业服务项目的办事流程。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建立政府重大经济决策主动向企业家问计求策的程序性规范,政府部门研究制定涉企政策、规划、法规,要听取企业家的意见建议。
  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建立既“亲”又“清”的新型政商关系,畅通政企沟通渠道,规范政商交往行为对。领导干部而言,“亲”就是视民营企业家为亲人,要有对充分调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性、充分发挥民营企业作用的鲜明态度;“清”,就是在与民营企业交往中,要相敬如宾,讲规矩、守纪律,保持距离、保持清醒。对民营企业家而言,“亲”就是要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做到爱国、敬业、创新、守法、诚信、贡献;“清”就是清白纯洁,遵章守纪,依法经营,拒绝与官员“眉来眼去”,清清白白、正大光明搞经营生产。既要反对“亲而不清”,也要反对“清而不亲”,在厘清权力边界前提下促进双方亲清结合、明确定位、公私分明、共同发展。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