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唯一——暖泉义尔岭蚕姑庙

2017-03-10 10:08:00 来源:盖州市人民政府 作者:发布时间20170310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柞蚕也叫山蚕或野蚕,以吃柞树叶为主。山东半岛是放养柞蚕的发源地。盖州地区柞蚕的放养始于清代,是随着山东移民而传入的,曾一度成为地区支柱性产业。盖州东部山区气候适宜,柞林茂密,是放养柞蚕的绝佳之地。据《盖平县乡土志》载:“吾邑东南多山,最利养树放蚕。然从前不讲提倡,居民多以余地包括山场而茧子最少,近年以奖励之法催报茧场,风气渐开,遂将所有山场渐次和盘托出。计原有红茧不过五千余把,近以原报期满,催促将红茧浮多及黑茧并荒山三项,报至一万一千三百四十余把之多。统计本县茧场可有两万把之谱,倘从此善于推行,俾民间皆养柞、放蚕、缫丝、织绸四者,加意讲求,逐渐改良,则本境之富及实业之兴均可立而待也”。

暖泉地区自清代以来便是盖州最重要的柞蚕养殖基地之一,蚕农们为祈求风调雨顺,蚕茧丰收,在境内建有多处蚕姑庙(蚕姑又称蚕姑娘娘,即是嫘祖,轩辕黄帝之妻,传说中发明养蚕缫丝之人)。随着岁月流逝,盖州地区的蚕姑庙跟其它寺院一样,几乎消失殆尽。但在暖泉镇义尔岭村还有一座“幸存”下来的蚕姑庙。

该蚕姑庙位于暖泉镇义尔岭村一组老后沟内一处半山腰上,庙身由六块完整并雕刻成型的花岗岩石组合而成,从建筑形式上看,为典型的硬山式建筑。庙高约为1.2米,长、宽约为0.8米,规模虽小,但建筑严丝合缝,山墙、屋脊、瓦坡、门面、吻兽等部位雕刻精细,加之在岁月长河的打磨下青苔斑驳,看起来尤为古朴沧桑。

庙门面上刻有楹联、修建者及修建时间等文字,但由于时间久远,风化严重,部分字迹难以辨认。通过采用特殊方法处理,才得以辨认完全。上联为:“佑一方风调雨顺”,下联为:“保四境国太民安”,横批为:“自天申之”。门面东西两侧刻有:“嘉庆十七年许乾极,八月初四日修起”。通过文字可以印证,此庙为义尔岭村许氏家族先祖许乾极于清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修建,距今已有205年之久。

暖泉蚕姑庙体现出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文化价值都是不可估量的,对研究盖州地区柞蚕生产及缫丝贸易的发展历史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尤其纵观全营口地区,专门供奉蚕姑娘娘的古庙到目前为止,仅发现这一座,可谓是凤毛麟角,更加显得弥足珍贵。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