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黎明:勤劳创业 笑对未来

2015-08-17 09:19:00 来源:黎川县人民政府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育过菇、养过猪、打过工、栽过烟、种过稻、办过厂,尽管生活经历坎坷,但黎川县龙安镇宋洲村新安村小组组长吴黎明对待生活却很乐观,沿着父辈的足迹,用辛勤的双手,耕耘家乡这片沃土,谱写勤劳创业之歌,点亮一家老小的幸福。

    1970年8月,吴黎明出生在宋洲村新安村小组。八十年代初,全国开始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让宋洲村“土中刨食”的乡民们显得格外喜悦。然而,吴黎明的父母却高兴不起来,由于两位老人体弱多病,难于承担单户耕作的辛劳。为了减轻父母的压力,作为家中的老大,读到小学四年级的吴黎明,不得不辍学在家务农。吴黎明回忆说:“当时,家里是新安村小组里最贫困的,为贴补家用,我经常一个人推着装有300余斤稻谷的独轮车到镇粮站卖谷,农闲时就上山砍柴,靠卖柴换些油盐钱。”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1992年,吴黎明经人介绍,与南丰女子相恋结婚,婚后育有一儿一女。然而,全家的生活重担压在吴黎明一人的肩上。穷则思变。在吴黎明心里,谋划着致富增收的各种尝试。

    1994年,吴黎明担任村小组保管员时,在市纪委挂点扶贫干部的帮助下,与村民合伙开了一家砖瓦厂。经营几个月后,由于管理不善,加上砖瓦厂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客户少,不久倒闭了。初尝创业的失败,吴黎明并不气馁。1999年,吴黎明又乘着县里引导农民栽培茶薪菇的契机,开始捣鼓食用菌。当时,县扶贫移民办从移民经费中拨款购买了食用菌筒,无偿赠送给新安村小组的村民,帮助移民发展食用菌致富。分到吴黎明手上,只得几百筒。吴黎明觉得数量少了些,决定自己出资购买菌筒,当年,吴黎明栽培食用菌筒共计2000袋。由于第一年试种,处于技术摸索阶段,吴黎明只赚取了一点利润。

    转眼又到了2000年食用菌生产的季节,吴黎明决定扩大食用菌生产规模,采取购买食用菌原材料的方式,计划培育茶薪菇2万筒。6月下旬的一天晚上,吴黎明雇请了一辆农用车运送茶薪菇生产原料,途中发生车祸,致使吴黎明左小腿骨折。因为养伤,吴黎明一家的生活重担全落到了妻子身上,食用菌栽培也都由妻子和亲戚朋友帮忙打理。吴黎明说:“那是我人生最艰难的时期,治疗腿伤需要支出大笔的医药费,而且我在家两年多没做事。只靠妻子种几亩薄田维持全家生计。”

    由于骨折,吴黎明无法从事高强度的农活,为了维持一家老小的生活,2002年,吴黎明来到福建一家养猪场打工,后来跳槽到石狮一家灯饰厂当钻孔工。吴黎明说,刚进厂的第一个月,身为学徒工的吴黎明月薪只有300元。由于吴黎明工作勤奋,每天工作达10多个小时,深得老板的赏识,特意为他加工资。第二个月时,吴黎明月薪达到1600元,甚至比其他的老员工还多出几百元。可一段时间后,吴黎明觉得身体不适,被查出患有冠心病。医生建议他不要太劳累,平时多注意休息。吴黎明听从医生意见,打起了背包重新回到家中。

    辞工后的吴黎明,仍然耕作3亩田维持生计。但要供弟妹上学,经济压力颇大,打工的积蓄很快用光了,甚至家中出现连电费都交不起的窘境。在困难面前,吴黎明没有退缩。2004年,吴黎明决定养猪,购进两头母猪进行自繁自养,同时在山上栽种200多株橘子树。那段时间,吴黎明的多种经营之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中的经济压力。

    “种烟是一项辛苦活,但烟叶不愁销,让我增加了收入,尝到了致富的甜头。”吴黎明介绍说。2006年,吴黎明与几位村干部在村中带头尝试种烟,虽说刚开始不懂技术,吴黎明就经常向烟技员请教。当年,吴黎明种烟6亩,获得了10000多元的收入。从那以后,吴黎明逐年扩大种烟规模,由最初的种烟6亩扩大到20亩、30亩。今年,吴黎明种烟40亩。预计年收入可达15万元。种烟之后,吴黎明进行烟稻轮作,与人合伙买了一台大型收割机,自己收割之后,帮助周边的农户进行有偿服务。吴黎明说:“家中有了余钱,住房也进行了修缮。”

    秉承勤劳、朴实、坚韧的性格,吴黎明走过了人生的坎坎坷坷,深尝生活的“五味”,其中有艰辛,也有快乐和甜蜜。他用瘦弱的双肩扛起家人的幸福,微笑着面对人生,走向未来。

来源: 抚州日报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