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寿县农业农村局病虫情报注意查治玉米褐斑病

2020-07-23 08:00:00 来源:灵寿县人民政府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玉米5~8片叶期,如果土壤肥力不够,玉米叶色变黄,出现脱肥现象,玉米抗病性降低,是发生玉米褐斑病的主要原因。玉米8~10片叶时最容易感染褐斑病菌,此时若遇合适的发病条件(有足够的初侵染源、高温、高湿),容易引起发病。12片叶以后一般不会再发生。据我站近日调查及群众反映,玉米褐斑病在我县发生较为普遍,感病品种较多,以郑单958为主。发病田病株率一般5%以下,多的高达15%,望各农户注意预防并查治。              
为害症状:玉米的叶片、叶鞘及茎杆都可受害,先在顶部叶片的尖端发生,以叶和叶鞘交接处病斑最多,常密集成行,最初为黄褐色或红褐色小斑点,病斑为圆形或椭圆形到线形,隆起附近的叶组织常呈红色,小病斑常汇集在一起,严重时叶片上出现几段甚至全部布满病斑,在叶鞘上和叶脉上出现较大的褐色斑点,发病后期病斑表皮破裂,叶细胞组织呈坏死状,散出褐色粉末(病原菌的孢子囊),病叶局部散裂,叶脉和维管束残存如丝状。茎上病多发生于节的附近。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1)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组织,并深翻土壤。(2)施足底肥,适时追肥。一般应在玉米4-5叶期追施苗肥、追施尿素(或氮、磷、钾复合肥)10-15公斤/亩,发现病害,应立即追肥,注意氮、磷、钾肥搭配。
    2、药剂防治:⑴积极预防:玉米褐斑病要以预防为主,在玉米4-5片叶期,用25%戊唑醇1500倍进行叶面喷雾预防。⑵ 及时防治:玉米发病时,用80%的戊唑醇+25%吡唑醚菌酯喷雾防治,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可在药液中适当加入植物生长调节剂、磷酸二氢钾、尿素等,进行叶面追肥,不仅可以控制病害的蔓延,还能促进玉米健康生长,提高玉米抗病能力。喷药次数一般2~3次,间隔时间7天,喷药后6小时内如遇雨应在雨后及时补喷。由于玉米植株较大,喷药时注意采取好保护措施,以防中毒现象发生。有条件的地方用无人机进行飞防。
附:玉米褐斑病照片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