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话乡村产业

2021-01-11 15:59:34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王壹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阅读提示: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精神,打造一个观点交流的平台,新年伊始,本报记者就“如何结合当地实际持续打造富民乡村产业”这一问题采访了在河北省、贵州省、辽宁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四名驻村第一书记,让我们听听来自他们的声音。

  人民日报社派驻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平坊满族乡于营村第一书记吕晓勋:

  在报社、滦平县大力支持下,晶润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碧桂园集团、承德党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先后落户于营村,60兆瓦光伏扶贫项目、60亩苗木基地、140亩中药材基地陆续建成。与此同时,我们引导村集体主动作为、吸引大户回村发展,建成了秋葵、土豆、红薯、苹果、梨等一批小菜园、小果园,形成了以光伏、苗木扶贫项目为依托,多个农业项目共同发展的多元产业格局。

  为推动发展村集体经济,村里统筹利用人民日报社、碧桂园、县组织部、县财政局等单位提供的170万帮扶资金,在村部、公共厕所屋顶等地建设160千瓦光伏项目,入股滦平德龙污水处理厂合作经营,村集体每年可固定增收约14万元。截至目前,通过土地流转、项目务工、利用扶贫资金入股合作经营等方式,于营村实现超过500人次有效增收400多万元。村集体从原来的负债累累,变成现在年收入超过3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由2017年不足4200元,上涨到超过1万元。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有产业就有就业,有就业就有增收。曾和几位村域产业发展较好的第一书记交流,大家一致的看法是,不管是做农业还是搞工业,提升价值链(卖出更好价格)、延伸产业链(创造更多岗位)、打通供应链(对接更多销售渠道),是实现产业兴旺的三个基本要求。农村土地广袤,物产丰富,让那些沉睡、闲置的资源“活”起来,村集体和农民的收益就可持续。

  生态良好,是于营村的最大特色。无论是引进光伏、苗木扶贫项目,还是推进有机农业、修建乡村民宿,于营村始终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村民、村集体、企业三方共赢,村域产业总体平稳发展,每年都有增项。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天,也能作为周台子村全国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的一个教学点,通过提供讲解服务为村集体增收。今年将继续与晶润能源、碧桂园、党润公司合作,通过上山维护光伏板,管护苗木,种植有机蔬菜、水果、中药材等方式,广泛吸收村民在家门口务工。

  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派驻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罗甸县龙坪镇八一村第一书记刘骋:

  在刚刚落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党中央决定在脱贫攻坚目标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脱贫攻坚取得胜利之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产业兴旺、人民富足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石。

  当前我们正处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过渡的关键期,党中央给了5年过渡期,在这段时期,需要坚决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并做好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目前驻村扶贫的州县正大力推广“村社合一”形式,将村党支部与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相结合。在面向乡村振兴的“后脱贫攻坚”阶段,将党支部建在发展乡村产业的排头部队——村级合作社上,村党支部书记担任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理事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先锋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将村合作社的收入计入村干部的绩效奖金,以激励村干部带头推动产业发展。这在顶层设计上是对产业兴旺的一项有力支持。

  结合当地实际看,罗甸县独特的气候(年均19.4摄氏度、全年无霜)为发展热带、亚热带水果和早春、晚秋等错季蔬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山地经济果林发展较为成熟。罗甸火龙果、罗甸脐橙虽然已经认证为国家地理产品,但在整县品控方面仍需进一步统一标准,将各村产业基地的果品树立质量标准,控制好源头选品,才能借助当下火热的直播带货,将产业发展持续下去。

  落实到脱贫后的村里,除实施“村社合一”外,关键是将村级股份合作社下的产业实体化运营。当前仍有不少村级产业是承包给私人企业或个人全权组织运营,在脱贫攻坚乃至乡村振兴时期需要培养一批“致富带头人”,帮助那些力量不强、对市场不敏感、不专业的村“两委”班子做好产业运营管理。但这容易造成村“两委”与产业管理相割裂,只求“保全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规定的保底分红。能否让群众真正参与到产业发展,真正享受到产业发展所带来的利益成果,是打造富民产业的关键。

  村委的核心要务是做好组织动员工作,发挥好带头冲锋的先锋作用。做好组织动员,要将村里零碎、荒废的土地资源进一步整合,积极动员劳动力、合理选择产业。发挥“别人不敢我先做,出现问题我担当”的先锋精神,让群众得到实惠利益,让群众真正拥有“通过付出劳动收获对等效益”的正向激励幸福感。

  沈阳师范大学派驻辽宁省辽阳县榆树村第一书记梁玉玺:

  富民乡村产业发展要在“自立”上谋划,自身做得好才能更好地吸引资源要素到村;更要在“持续”上下功夫,由短期效益向长远收益和综合效益转化,针对平原和山区等不同资源特点因地施策。

  一是集群化发展,优胜劣汰,在一定区域内产业“同类项合并”、一二三产业协同,以镇为单位集中打造“叫得响、叫得住”的区域品牌,在大规模产业发展的同时关注微小产业,让“一直独秀”引领“多点开花”;二是营造健康发展环境,突出镇村的主导作用,将生态环境保护、国土资源规划等条件前置,提高产业补助等政策的指向性、精准性和实效性,有效避免“先干后违法违规”的尴尬。

  乡村产业发展的目的是让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要探索出多方共赢的“+”模式。“后疫情”时代,1-2小时车程的乡村美景受到追捧,打造城市周边“漫游”产业链的进程中更加需要推行产品标准化,进行跟踪管理,用生产、运输等成本的“减”和质量、服务等指标的“增”,让“物美价廉”的产品更易接受、走得长远。

  广西壮族自治区德保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派驻燕峒乡旺屯村第一书记卢巍:

  在村情民情调研中,发现旺屯村地处大石山区,土地资源匮乏,农民就业渠道少,增收路子较为单一,农民收入主要依靠传统种植、养殖以及外出务工等,村级集体经济还是空壳。“村民富了是小富,集体富了才是富。”如何实现旺屯村集体经济产业的突破很快成了摆在面前的一个难题。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认识了铁皮石斛。铁皮石斛号称“中华九大仙草”之首,药用价值较高,价格较为昂贵。虽然旺屯村的土地资源匮乏,但是四面环山,气候湿润,水资源较为丰富,旺屯村地处北回归线,无论海拔、温度还是湿度都很适合种植铁皮石斛。按照这个方向,经过多方的考察,了解到广西山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已经成功在石头上面栽种了铁皮石斛,旺屯村山多地少,山地资源非常丰富,在山石上面发展铁皮石斛种植非常契合旺屯村本身的地理资源优势,且山石栽种的铁皮石斛在药用价值上比传统大棚种植的铁皮石斛更加具有市场竞争优势,价值更好。

  我们与山记公司提出利用优势条件发展优势产业想法后,山记公司也表现出了非常浓厚的兴趣。经过多方洽谈和实地考察,村“两委”和山记公司双方达成了合作协定。这个时候整体方向已经明确,发展产业终于不再没有头绪。采取“党组织+合作社+经济主体+基地+群众”的经营模式,通过使用深圳市南山区南头街道田厦公司的对口帮扶资金,由村民合作社出资49万元,山记公司出资51万元,村里和企业共同出资,风险共担,按股分红的模式打造了旺屯村铁皮石斛产业种植基地,第一期总共投入100万元,在石头上面新发展种植铁皮石斛20万簇。村里作为基地实施主体,提供种植场地和管护人员,企业提供种植设备和专业技术支持,共同合作、共谋发展,从而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目前,基地产业长势喜人,现在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按照估算,基地本批次可以产出高品质的铁皮石斛鲜苗1.6万多斤,按照市场价估算,可以为村级集体经济带来30多万元的收益。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