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火

2011-05-17 08:00:00 来源:石家庄市鹿泉区人民政府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古时,春秋两季祭祀土地的日子叫“社日”,“社日”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后来,凡在春季“社日”祭礼时扮演的杂戏、杂耍就叫“社火”。
随着时代变迁,鹿泉社火实际上单一指民间的武术杂耍。据《获鹿武林志》记载:武会,又称社火(实际是社火的一种形式),在获鹿境内逢年关正月,四野锣鼓,村办社火,刀枪剑戟,密布如林,两乡相互应邀,尔来我往,走街串巷,扎场表演,堪称十八般武艺,称作勾乡或赶庙白几十人、数百人聚成一起武会,声势之大,人数之众,遍及城乡。因此,社火是过去民间交往和娱乐的主要形式之一。在过去革命战争年代,不少有志之士以社火名义苦练杀敌本领,为革命事业做出贡献。同时,社火班子在演练时有内家拳、外家拳,各种套路很多,对广大劳动人民强身健体和自卫保身有着重要意义。
鹿泉社火的表演形式一般配乐表演、主要乐器有两样:一是大鼓,直径多在一米以上,声音低沉,宏亮有力,震人心弦;二是钹,多在两副以上。开演前,先擂鼓开场地,然后,按照规定的套路鼓点敲击,表演者或持械或徒手,或一人或多人,或单练或对打,进行武术表演。表演的节奏快慢一般与击鼓的节奏快慢相适应,听从鼓点的安排。在一些社火班子里,还有简单的鼓点语言,内行人听见鼓声能知道行止。鹿泉的社火班子很多,如沿村、小毕村、西苑(今获鹿镇七街一带)、城东桥、谷家峪、方台、台头,在练武的基础上形成社火会。在清末,获鹿的社火还有古装彩饰社火,即身穿戏衣扮演角色武打,有“夜战马超”、“三战吕布”等。还有一种社火会是耍叉、高抛、滚身、对打,耍叉技艺精湛,有时光膀上阵,颇受观众的喝彩。鹿泉的耍叉扬声在外。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农村文化活动广泛开展,社火内容也不断更新,如沿村的社火有爬杆、跳障碍、翻跟头、摔跤,随着时代的脉搏而变化,得到了人们的喜爱。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