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潞州区民俗传说

2018-06-12 21:42:00 来源:潞州区政府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长治市潞州区是一块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神奇宝地。区境西部的壁头村新石器文化遗址,表明一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定居。六千多年前,炎帝神农氏曾在我区东部的老顶山(又名百谷山)尝百草、兴稼穑,实现了中华民族由渔猎到农耕、由游牧到定居的伟大转变,首开华夏文明之先河。位于区境内的潞州二贤庄,是隋末唐初农民起义英雄单雄信的故居,在这里演绎出了一段秦琼卖马、侠义豪情的故事。

 

  炒铁炉

  西白兔小寒山的小庙岭上,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有一座高耸入云的炒铁炉,炉中火焰熏天,四周寸草不生,飞禽走兽消影绝迹。

  冲天的炉火使天上的仙女、神女灼热难挡,纷纷到玉皇宫告状。玉帝急忙降旨,速让太上老君下界查看。

  太上老君查明了原因,回禀玉帝道:“凡界小寒山上有一炒铁炉,直插云端,整日炉火冲天,以至灼热难当。”

  玉帝听禀后说:“命你前去把它搬到沟里。”

  太上老君来到小寒山,念动真言,使出移山倒海之术,霎时,狂风卷起,飞沙走石,约半个时辰,炒铁炉就无影无踪了。

  后来人们传说,太上老君把“搬到沟”误听成“移到州”,因此,炒铁炉搬到泽州。如今泽州(即现在晋城、高平、沁水、阳城、陵川)炼铁繁多,即出此因。

  然而,小寒山的山坡上,现在还能看见几块仿佛燃烧过的又大又黑的石头,据说,那就是炒铁炉留下的铁矿石痕迹。

 

  壶口村

  壶口村,位于区东南,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因村的两侧山峰对峙,形如“壶口”,又因它是壶关至潞城的必经之口,因此而得名“壶口”。

  壶口在历史上是潞州要镇之一。据传,该镇始于秦末汉初,到南宋时已发展到今日的长治市东关、水车沟一带。壶口村中有上党八景之一的“大禹王庙”。镇东有著名的“红梅寺”。传说唐朝大将秦琼曾经在寺内养过病;有世人崇拜的“躺佛爷庙”,镇的南边还有吕祖大仙的“祖师庙”。人们称壶口是“仙家汇聚,神灵云集”的佛地。南宋以前壶口镇商贾云集,店铺林立,集市贸易十分繁华。南宋时北国主将金兀术夺潞州驻兵壶口,久攻不克,便放火烧了壶口镇,使历史上有名的壶口镇成了现在的小村落。

 

  大岗山、二岗山、三岗山

  民间相传王母娘娘与鲁班打赌,要他在一夜鸡叫前造好一座桥,便给他在天上安排神位。天黑后,鲁班先用“赶山鞭”将三堆石头赶到李村沟,正准备修桥,忽闻鸡叫,认为自己输了,便躲到了千里之外的赵州。原来鸡叫之声是王母娘娘学的,致使鲁班上当,鲁班运来的三堆石头,便遗留在李村沟的东西两侧,即现在的大岗山、二岗山、三岗山。

 

  潘仁美与霍家沟

  北宋太宗年间,多遇内忧外患的太宗皇帝,终于分清了忠奸是非。祸国殃民的奸臣潘仁美,被贬出朝纲,所属潘家满门抄斩。圣上降旨杨家将捉拿潘贼余党。当时潘氏家族,为逃活命四处流窜。杨六郎得知潘仁美老贼同一部分家族要逃经小寒山密松林一带(现西白兔乡境内),就亲自率杨家兵将埋伏于密松林,以待潘仁美老贼及这部分家氏落网。忽一日,潘仁美老贼果然混在潘氏家族中,慌慌逃往小寒山密松林。他们逃至密松林深处时,时值夕阳西下,夜幕低垂,正准备歇一下,突然林中杀声大作,刀光闪闪,杨家兵杀了出来。潘氏家族知道中了埋伏,便不顾死活的往林中四散逃奔。这时杨六郎借着夕阳的余辉,一眼就认出了混在人群中落荒逃命的潘老贼,国仇家恨,怒涌心头,他便腿夹战马,手舞银枪,跃到潘仁美面前,潘老贼一见杨六郎拦住去路,便口头求饶以留一条狗命。杨六郎不容分说跳下马来,一把将潘仁美倒提起来,先捆双腿,绑在坐骑上,而后将双手反剪于背后,脑袋朝下,拖在马后边追赶逃贼,边折磨潘仁美。就这样,潘仁美被杨六郎拖在马后,落得个粉身碎骨的可耻下场,尸骨最后被抛弃在小寒山高车岩。其余杨家兵已将这部分潘氏家族大多捉拿,有少许家族趁着夜幕,逃至小寒山脚下的一个沟壑里。杨家兵将追杀至此,正要动手捉拿。这伙人急忙下跪求饶:“别杀我们,我们不是潘家人,我们姓……壑(霍)……,是当地山民,军爷饶命。”杨家兵一听不是潘家人,不能错杀无辜,又加天色已晚,看不清楚,所以这些潘氏家族免遭杀戮,幸存下来。在这里定居,取名“霍家沟”村。一直沿用至今。

 

  现在这里还流传着四句民谣:

  密松林,小寒山,潘仁美死在高车岩。

  贪权耍奸累家眷,隐姓埋名到今天。

  至今,小寒山密松林南坡上,还有三块鼎足姿势的大岩石,传说那便是杨家兵将当时驻地的支锅石。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