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县人民政府 南昌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1-02-20 00:00:00 来源:南昌县人民政府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2011220在南昌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会议上)

南昌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李广祥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四区”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一年来,县委、县政府积极应对特大洪涝灾害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产生的深刻变化,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不断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加速进位赶超步伐,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全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经济效益稳步提升,综合实力上新台阶

综合实力增强。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0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下同)14%,其中一、二、三产分别增长6.2%15%16%,三次产业比由上年13.56620.5调整为12.166.921.0。财政蛋糕继续做大,完成财政总收入35.7亿元,增长42.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9亿元,增长48.4%,均位居全省第一,并成为全省唯一财政总收入超30亿元的县,在2009年第十届全国百强县(市)排名中,位列第86位,实现百强进位。

工业经济质量提升。2010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54.7亿元,增长16.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87.35亿元,增长21.1%,规模企业发展到205家,新增33家,实现利税23.38亿元,增长 55.5%。汽车及零部件、食品饮料两大支柱产业发挥工业引领作用,产值分别为72.68亿元和40.19亿元,分别增长80.69%32.21 %,税收分别为3.33亿元和1.06亿元,分别增长172.97%45.19%

小蓝经开区发展提速。五大产业集群度提高,企业效益进一步提升。2010年引进亿元以上投资项目14个,实现工业总产值303.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01.8亿元,税收16.8亿元;“三大工程”强力推进,小蓝汽车城实施步伐加快,园区产业得到提升,土地重组取得突破。2010年,共重组项目用地3216亩,收取项目违约金和保证金2003万元,清缴土地使用税欠款1200万元,新增税收1.7亿元。

“三农”工作成果喜人。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丰收,全年粮食播面达186.88万亩,总产达15.8亿斤,蔬菜播面26.5万亩,生猪出栏119.3万头,增长6.2%,家禽出笼2429.2万羽,增长7.6%,水产品起水量12.3万吨,增长1.95%。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加快,无公害蔬菜、鸭、特种水产、苗木四大特色产业基地发展壮大,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100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2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增106家,品牌建设名列全省前茅。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实现7400元,增长12.6%,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4164元,增长9.2%

(二)昌南组团大推进,城乡展现新面貌

基础设施建设大推进。以莲塘、向塘示范镇建设为突破口,县城市政设施不断完善,莲塘澄碧湖以北6平方公里核心圈层路网完善,断头路逐步打通,完成投资3.2亿元,基本形成了五纵五横的路网体系。向塘完成了星城大道等“八路二桥二站”建设,拉开了城市框架;小蓝经开区完成了金沙一路、金沙二路、M南路等路面硬化3.2公里,铺设小蓝大道、金沙三路雨污管网10.1公里,架设电力线路14.2公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村公路硬化完成230公里,完成26座村级危桥改造,胡华大桥、雄田大桥等渡改桥项目实施顺利;水利建设大推进,鄱阳湖二期防洪工程第六个单项蒋巷、青丰山左堤工程、抚支右堤除险加固、象湖、永泉、禾洲排涝新改造、堤顶公路建设等项目顺利推进。

城市形象大提升。商贸服务业呈现新亮点,永通商业街、玺园商业岛、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金翰丽晶大酒店、好又多超市开工建设。市场建设快速推进,南昌小商品城、农机大市场、南昌设备交易中心、汽车4S店基本建成。美化亮化覆盖提高,澄碧湖、澄湖北大道、莲塘大道及周边美化亮化完成,景观明渠、莲塘河整治顺利推进,八月湖路、抚生路绿化亮化工程基本完成,一批设计品味高、建设质量好的精品小区为城市增添色彩。

城乡环境大改善。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提高,县城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营,小蓝经开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开工建设,在全市率先建成数字化环境监控系统。农村垃圾处理工作深入开展,投资2300万元,按“户集、村级、乡镇压缩、县处理”的流程,兴建压缩式垃圾中转站18座,购买机动垃圾清运车108辆,大型自御式垃圾清运车5辆等,垃圾处理覆盖到主干道、村点及集镇。生态创建取得成效,全县有国家级生态乡镇1个,省级生态乡镇3个,省级生态村2个,省级绿色社区1个,省级森林公园1个,省级生态县创建取得重大突破。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以“三改三绿一处理”为主要内容,突出抓好了181个村点的改水、改厕、改路工作,全年完成6750户改水改厕,硬化进村道路83公里,村内道路155公里

(三)积极扩大内需,经济内生动力得到新提升

项目投资拉动。2010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2.3亿元,同比增长30.1%。全年共安排重大项目172项,总投资349.1亿元,全年重大项目在建103项,竣工16项,完成投资67.04亿元。

消费需求撬动。2010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4亿元,同比增长18.8%

外贸出口带动。2010年完成出口创汇4.31亿元,同比增长83.2%,有自营出口经营权的外贸企业突破100家,其中有外贸出口业务的生产型出口企业39家,贸易型出口企业8家,形成了服装鞋帽、畜牧水产等传统产品与汽车汽配、电机电器等高技术含量产品同步增长的产品出口结构。服务外包出现新起色,全年新增服务外包企业15家,接包合同签约金额达4080.2万美元,服务外包从业人员4514人。

科技创新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县内有科研院所3家,国家和省级技术工程中心3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2家,有16个自主研发或产学研合作项目荣获省、市科技进步奖。科技投入稳步增长,2010年科技经费投入占当年县本级财政预算支出的2%以上,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日臻完善。

(四)开放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取得新突破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2010年全县新批外商项目32个,增资企业5家,实际利用外资3.1亿美元,同比增长26.8%,现汇进资8591万美元。实际利用内资74.1亿元,同比增长40.5%。省外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进资40.1亿元,增长33.7%。先后组织参加了“2010年江西(香港)招商引资活动周第六届泛珠三角县城合作经贸洽谈会”、“第五届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赣台经贸合作研讨会”等11场省市大型招商引资活动,取得了很好成果。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2010年,基本完成了县属国有工业企业改革;稳妥推进了非工业七大系统国有企业改革和建筑企业改革试点工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得到深化,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顺利组建;政府机构改革有序推进,将27个部门(单位)改革为25个部门(单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实施,门诊次均费用下降18.22%,住院次均费用下降13.25%;财政体制改革、新型农村金融改革等扎实推进。

(五)民生保障得到加强,社会事业取得新发展

民生工程顺利实施。县财政安排民生工程资金4.13亿元,突出办好了60件实事。积极开展就业工作,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1万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就业3350人,零就业家庭安置率100%。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民居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张网全覆盖,基本养老金支付达到2.12亿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全面启动。

社会事业繁荣进步。教育得到优先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化,高中教育优质化,职业教育上水平。教育基础地位得到加强,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稳步实施,莲三中、莲四中、莲三小、东新实验学校、莲塘八小等一批城区学校基础条件不断改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失地农民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卫生事业得到新发展。卫生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参保率达9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6.69%,公共卫生服务目标群体扩大,免费为7570名农村孕前3个月和孕早期3个月育龄妇女补服叶酸,免费救治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者65人,白血病患者12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所有乡镇卫生院实施。县医院医技大楼、县中医院搬迁工程,广福、三江、塘南等中心卫生院项目顺利推进。文化建设得到巩固。首届民俗文化节、桂花节,第二届澄碧湖文化艺术节丰富多彩,文化下乡活动有声有色,深受老百姓欢迎,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农家书屋、数字电视转换等工作顺利实施。计生利导政策不断完善,更多计生家庭得到实惠。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与发达县市相比,我县经济总量偏小,财政增收难度加大;服务业比重偏低,经济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在用地、融资、拆迁等方面瓶颈制约较多,破解发展难题还需要探索创新;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农民增收亮点不多;一些群众的生活仍比较困难,社会保障工作仍需加强;涉及征地拆迁、企业改制、涉法涉诉、就业等利益诉求问题依然较多,保持社会稳定压力不小;政府服务和管理离人民群众要求尚有差距,政府职能仍需进一步转变。对此,我们将予以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1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落实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山江湖”综合开发战略,全力推进昌南组团开发的关键之年,做好2011年经济社会工作,对开好局,起好步,早日实现“建设赣鄱第一县,拼争全国五十强”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

——财政总收入增长18%

   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

——工业增加值增长16%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

——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1.6%

   实际利用内资增长7.9%

   出口创汇增长16%

——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增长12.5%

   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长11%

——城镇化率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78‰以内;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

要实现上述目标,需要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着力提升工业核心竞争力,提高服务业比重,构建现代生态农业体系,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1、做强做大战略性支柱产业,提升工业质量和水平。以小蓝经开区为载体,以汽车及零部件和食品饮料产业为核心,做强做大两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重点推进江铃股份30万辆整车、江铃新动力客车、江铃专用车辆和江铃汽车集团改装车等整车生产项目,加快建设直方数控一期20万台套车用电喷系统、久耐离合器、新电汽车空调二期等汽车零部件生产项目,形成以汽车整车产业为核心,以零部件产业为重点,以新能源汽车为方向的国家级汽车产业基地。充分利用我县农产品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优良的优势,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重点推进南昌达利食品、天津宝迪农产品深加工、亚洲啤酒、益海嘉里粮油加工等项目尽快竣工投产,重点提升煌上煌、中粮可口可乐、国鸿、赣粮食品的品牌知名度。进一步优化食品产业结构,做深做细,做优做强,着力打造国家级食品饮料产业基地。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促进产业上水平、产品提档次、企业增效益,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2、坚持扩大内需,壮大现代服务业。紧紧抓住昌南组团开发的战略机遇,科学布局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商贸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比重,充分利用向塘“承东启西、南北贯通”的区位优势和铁路网、公路网密布交汇的交通优势,大力推进向塘铁路—公路枢纽型物流基地建设,大力引进生产性物流企业,商贸物流企业进驻。重点发展以工业物流、商务物流、区域货运中转枢纽、集散仓储、配送为一体的新型物流业态,打造服务江西、辖射中部、联通全国的枢纽型综合物流基地。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提升人气,提升城市辐射力,规划建设好环澄碧湖商圈、象湖滨江商圈和银三角都市型休闲服务商圈,加快推进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永通商业街、铭威时代广场、南昌小商品城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完善社区服务业。围绕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味,着力推进金翰丽晶、文化东方、华宇酒店、一代佳人娱乐影视城、大中华商业饮食文化城等项目建设。加快发展都市型和城郊型休闲旅游业,重点打造以茵梦湖国际旅游度假区、翠林高尔夫为龙头的都市型休闲旅游和以蒋巷、黄马为龙头的城郊型乡村生态旅游。

3、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围绕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重点打造都市农业、生态农业和高效农业。以江西(黄马)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和蒋巷现代农业示范园为平台,依托南昌市,服务南昌市,大力发展示范农业、观光农业、娱乐体验农业。把农业资源转化为满足市民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资源,促起农业规模化经营,推进农业特色基地建设,在稳定粮食、生猪生产供应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绿色蔬菜、鸭子、特种水产、花卉苗木四大特色基地建设。大力培育和引进一批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以龙头带基地、以基地联农户,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积极申报国家绿色食品品牌,国家地理标志性农产品,中国农产品知名品牌等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有序推进城镇化,统筹城乡新发展

围绕建设新型城镇化试验区的目标,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突出重点,打造亮点,主攻难点,使城市功能核心区、中心镇、特色乡镇的城镇体系基本完善。通过加快城镇化建设,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1、强力打造城市功能核心区。以建设省会副中心城市为目标,按照“一城五片”空间布局,莲塘片区、昌南新城片区、小蓝经开区片区、向塘综合片区和银三角片区要根据各自的产业基础、自然条件和承载力,科学规划,准确定位。按照“功能互补,路网互通,提升档次,产城融合”的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道路、水、电、气等设施的完善和连通。加快城市产业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莲塘片区重点打造澄碧湖核心商务区,提升城市品味;昌南新城重点完善公建配套,聚集人气;小蓝经开区重点推进工业地产和商贸服务,由工业园向工业新城转变;向塘综合片区和银三角片区重点做强产业,聚集商气。

2、强化中心镇,分类发展特色乡镇。蒋巷、塘南、三江三个中心镇,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集聚产业和周边农村人口,要高起点,高标准,科学编制中心镇规划,加强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造,做强做优特色产业。其它乡镇要立足现有资源和产业基础,突出特色走差异化发展路径。

3、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以“六改四普及”和“三绿一处理”为主要内容,积极推进造村绿化“一大四小”和“千村净化”工程,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统筹抓好 个新农村点。

4、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思路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集聚,加快形成城乡合理分工,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产业发展格局,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按照公共服务均衡化要求,建立健全城乡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村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就业保障的支持力度,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加强农村道路、供电、供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

(三)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活动和动力

深入实施大改革、大开放、大发展战略,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水平,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梯度转移,提高经济国际化水平。在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深化改革,先行先试,着力创造体制机制新优势。

1、扩大对外开放。围绕世界500强,知名跨国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突出外资项目引进;围绕汽车及零部件、食品饮料和向塘铁路—公路枢纽型物流基地等重点产业,致力引进龙头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产品开发项目,突出重点产业招商。围绕首届江西县域经济论坛和经贸洽谈会的举办,突出以会招商。巩固纺织、生猪、箱包等传统产品出口,发展汽车、机电等高科技含量产品出口,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打造出口品牌,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谋求对外贸易新提升。

2、抓好科技创新。创新是发展的源泉,是生产力。要以小蓝经开区为载体,搭建高新技术创新平台,大力支持3家国家和省级技术工程中心、3家科研院所开展持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实施一批科技项目。围绕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加快科技人才和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育,打造人才高地。

3、深化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非工口七大系统国企改革,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大力推进财政体制改革,提高财政管理水平;着力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有效破解融资、投资难题;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确保三年改革目标顺利实现;稳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先行先试,全省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试政策,推进县域经济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四)注重改善民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推进和谐昌南建设。

1、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积极发展学前教育,移步推进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布局调整。每个乡镇集中力量办好一所初级中学,一所寄宿制小学。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2011年完成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公立医院改革五大任务三年改革目标。大力繁荣文化事业,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重点抓好县文化广播、剧团基础设施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举办好节庆活动,开展好文化“三下乡”活动,大力实施全民健身工程,抓好体育场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健身路径建设,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改善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

2、大力实施民生工程。今年财政新增安排6750万元,继续加大民生工程实施力度。促进就业创业,城镇新增就业8000人,加大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力度,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大就业和技能培训,继续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规模。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水平,扩大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对城镇低保、农村低保扩面提标,保障国有农、林、水困难企事业单位未参保退休职工生活,完善计生利益导向机制等。加大医疗保险力度,继续扩大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范围,提高资金统筹能力,继续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基本药物制度,大力推进血防工程,继续加大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继续加大支农力度,切实改善群众性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公共安全保障。

3、大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健全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社会治安防范网络,注重信访维稳工作,着力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活动,更加关切人民群众在征地拆迁、劳资关系、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切身利益问题,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妥善解决带有政策性、苗头性、群体性特点的信访问题,建立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切实提高政府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

各位代表,我们正站在新的起跑线上,迎接新的挑战。要围绕“建设赣鄱第一县,拼争全国五十强”的宏伟目标,坚定信心、开拓进取、奋勇争先,为促进县域经济进位赶超新跨越努力奋斗。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