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县人民政府 关于全县2016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2016-11-02 13:32:00 来源:南昌县人民政府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关于全县2016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2016年9月13日在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36次会议上)

  南昌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王光华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全县2016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2016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再造新小蓝、挺进三十强、率先奔小康、跻身文明城”的目标,按照“全市当先锋、全省立标杆、全国找坐标”的要求,积极应对国内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优生态、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全县经济发展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一)经济总量不断做大

  上半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56.2亿元,同比增长(下同)9.2%,总量位居全市第二,增速位居全市第五,分别高于省、市增速0.1和0.2个百分点;全县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6.8亿元,增长11.5%,总量位居全市第一,增速与全市平均水平持平。其中工业投资完成197.3亿元,增长9.2%,总量位居全市第一,占全市比重达26.5%,较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2.6个百分点,县域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二)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上半年,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5.5:65.7:28.8,三产占比明显提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工业经济稳中向好。上半年,全县290家规上工业企业(新增2家)累计完成增加值128.2亿元,增长9.1%。规上工业企业用电2.96亿千瓦时,增长3.61%,高于全市平均增速1.3个百分点。汽车及零部件、医药医器、食品饮料三大主导产业集群效应明显,1-6月共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96.1亿元,增长15.8%,占园区比重60.3%。其中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80.93亿元,增长31.2%。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发展,上半年共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9家,省级重点新产品10余项,市级科技后补助项目15项。

  服务业发展不断壮大。上半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0.9亿元,增长14.8%,增速高于全市平均增速3.1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完成36.7亿元,增长15.3%,高于全市平均增速4.6个百分点,其中涉及GDP核算的15家盈利性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25.6%;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1.2亿元,增长42.6%。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达120.5万平米,增长48.7%,随着国家一系列房地产利好政策的逐步落实,我县房地产消费回暖升温态势明显。

  农业经济稳步增长。上半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实现24.33亿元,增长4.3%;农业增加值实现14.27亿元,增长4.61%。全县农民合作社发展到1338家,新增10家;家庭农场7531家,新增94家;种养大户达9682余户,新增12户;休闲农业大户446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7家,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点3家;休闲农业经营面积达20余万亩,资产总额达30亿元,年接待人数520余万人次,休闲旅游年综合收入30余亿元,带动农民从业2万余人。

  (三)项目推进进展顺利

  全县经济的持续平稳增长得益于强力推进了一批重大重点项目建设,得益于不断推进产业发展和旧城改造及新城建设。一方面,着力推进项目用地房屋征收工作,上半年共拆除房屋33.13万平方米。另一方面,集中力量推进了总投资479.5亿元的50个的重大重点项目,协助推进了7个省市重大项目。江铃股份30万辆整车扩能、意达机械年产60万套变速箱壳体、江西国际汽车城、安和物流、通威黄马20MWp渔光一体光伏电站等项目已完工;立波啤酒、德瑞光电、汇仁肾宝片、新洪城大市场、招商局物流等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

  (四)财政金融运行平稳

  上半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56.5亿元,增长9.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3.5亿元,增长9.8%。两项收入总量继续站稳全市第一;全县税收收入完成48.3亿元,增长11.1%,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85.5%,较去年同期提高了0.5个百分点;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分别完成674.2亿元、387.2亿元,较年初分别增长了32.9%、9.2%;企业上市工作顺利推进,鄱湖股份、科得新材2家企业完成挂牌;汇仁药业已完成股改;飞尚科技、永琪科技主板上市工作已全面展开。

  (五)城乡面貌日益改善

  交通路网不断完善。南外环、沿江南大道等城市快速路和地铁3号线、BTR快速公交线路建设加速推进;抚生西路、抚生路等21条城区主次干道提升改造设计工作有序进行。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完成通自然村公路122.5公里,完成76座危桥改造。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已全面完成农村“千万树木进千村”等人工造林工作,已完成城区可绿化面积681034.8㎡,荣获“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先进县”。

  (六)改革开放精准发力

  继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继续深入推进行政审批改革,作为全省四个行政审批改革试点之一,正在全力组建行政审批局,下一步将实现全县“一个印章管审批”。通过简化、优化和取消部分事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和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审批办理时限压缩率分别为74%、83%。农业农村改革有成效。上半年,全县共流转土地35.8万亩,流转率为38.2%;全县土地确权颁证率达97.1%;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莲塘镇斗门村为改革试点村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营改增”改革全面实施,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加快推进。

  强势推进对外开放。上半年,全县外贸出口总额达5.44亿美元,增长63.4%,逐步扭转了年初以来的负增长局面,显现强劲增长势头;实际利用外资2.4亿美元,增长13.3%,总量位列全市第3;实际利用内资85.59亿元,增长12.8%,总量位列全市第2。招商选资工作稳步推进,成功引进重大项目引进16个,其中主攻产业项目6个,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2个。上半年共召开招商引资项目专家评审会八批次,评审项目32个,其中可行项目24个,为我县经济发展增添后劲。

  (七)社会民生持续改善

  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上半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942元,增长9.1%,均高于全省和全市均增速0.4个百分点;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234元,增长9.9%,增幅与全市持平,比全省高出0.3个百分点。民生支出持续加大。上半年全县教育、卫生、住房、三农等八项民生支出达28.5亿元,占总支出的75.2%,其中教育支出增长88.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2.4%。社会保障和就业不断完善。城镇就业率达95%,城乡居民社保参保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46.1万、17.5万人;7.4万名失地农民通过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资格认证。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启动了东新石岐小学、大洲小学、银三角实验学校等学校新建工作,全面完成了汇仁阳光花园,力高国际、保集半岛等楼盘配套学校建设;实施学前三年行动计划,扩大公办幼儿园布点和普惠性幼儿园的覆盖。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推进,进一步落实了城乡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大力推进乡村卫生计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和社区卫生室试点项目。积极做好“二孩”政策实施工作,强化出生人口性别比整治。文旅事业稳步推进。启动了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方面前期摸底工作。举办了“元宵猜灯谜”、“送文化进社区”等各具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农村文化活动实现全覆盖住房保障不断加强。分配了572套公共租赁住房。上半年共发放廉租住房补贴28户,补贴金额21840元。

  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这样的成绩,十分来之不易。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运行中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在主要体现为:一是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当前全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稳中显忧,存在较大下行压力。例如在传统建材行业中,因为市场需求不振,水泥生产企业产量在去年下行基础上继续下降。总体经济发展速度有所放缓。其中,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和限上批零住餐零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回落了0.5、7.1、4.3、0.6、7.4和2.3个百分点。二是社会资本投资增速放缓。受土地政策、产业转型、成本上升、产能过剩等影响,民间投资增长放缓。国家推行的专项建设基金主要支持政府类投资项目,支持民间企业投资较少,带动作用有限。今年新增亿元以上项目尤其是五亿元以上项目投资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较严重。上半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只有2家,全市只有4家。三是项目建设有待加强。受建设资金短缺、征地拆迁推进缓慢、项目前期工作滞后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全县重大项目推进有所放缓。今年共入库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80个,计划总投资424.91亿元,1-6月份仅完成总投资的8.8%,同比下降30.3%,项目建设进度较为缓慢。四是实体经济困难较多。由于经济持续下行,金融机构惜贷慎贷情绪加重,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仍然较大。受融资难、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攀升、内外需不振等因素影响,工业企业尤其是中小微型企业的利润空间大幅下降,导致企业扩大生产、转型升级的积极性受挫,实体经济生产经营依旧困难。五是社会治理领域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教育质量、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服务水平离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等等。

  综合来看,我县经济上行动力和下行压力仍在相持,经济增长既不会出现大幅下行,也不会出现明显上升,预计下半年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二、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工作

  为顺利完成年初人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下一步,我们将更加坚定首位意识,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为拼争“四个率先”、建设“五个昌南”而努力奋斗,确保全县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核心,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推动工业向中高端迈进。全力打造汽车及零部件、建筑两大千亿产业,壮大食品和生物医药五百亿产业集群。加快培育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等百亿新兴产业,进一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二是助力农业向现代化跨越。深入实施农业“接二连三”工程,进一步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建立健全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加快推动种养加一体化、产供销全链条融合发展,不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是促进服务业向高品质转变。以九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工业设计、电子商务、现代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文化创意、健康服务等新型服务业,加快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品质化转变,不断促进服务业总量扩大、业态创新、品质提升。

  (二)狠抓项目建设,积蓄持续发展后劲

  坚持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努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始终抓牢招商引资这条“生命线”。一方面,要提高招商精准度。重点围绕汽车及零部件、食品饮料、医药医器等主导产业上下游进行招商,形成完整产业链。瞄准战略新兴产业,重点利用好产业基金,加快集成电路产业招商。另一方面,要不断创新招商方式。综合运用环境招商、资本招商、互联网+招商等“组合拳”,提升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益。同时,继续坚守招商引资专家评审机制,严把环境准入关口,坚决拒绝高污染、低效益项目。二是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聚焦重大项目建设,围绕年初安排的50个总投资达479.5亿元的重大重点项目,按照制定的开工、竣工、达产的时间节点,狠抓项目建设进度,促使新洪城大市场、千亿建筑产业园等项目投产运营,加快推进雄溪河综合整治及景观提升工程、瓷肌电子商务产业园等项目,继续协助推进七个省市重大重点项目。

  (三)继续深化改革,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切实贯彻落实国家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政策措施,稳步推进我县承担的一系列改革试点工作;深化供给侧改革,继续开展企业“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力争在年底前为企业在融资、用工、用能、税收、兑现优惠政策等方面减负10亿元;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发挥与省建行组建小蓝科技银行的金融作用,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低抵押或无抵押贷款,探索推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PPP模式,试点开展无形资产质押融资,充分激发社会投资活力。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试点,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为关键,加快涉农资金整合改革,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产权制度、金融制度改革,不断增强“三农”发展内生动力。

  (四)提升开放水平,增强合作竞争实力

  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区域战略和省内昌九、昌抚一体化战略形成的叠加效应,紧扣产业发展趋势和梯度转移方向,着力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一是做好对接融入。抓住南昌打造成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和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的契机,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全面分享战略红利和发展机遇。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加强与长珠闽、港澳的对接合作。加强省内区域合作,将南昌县打造成昌九一体化的腹地和昌抚一体化的桥头堡。二是做实开放平台。把小蓝经开区和向塘物流园打造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推进小蓝经开区扩区,积极申报向塘国家级开放口岸作业区,为加快向塘物流园建设提供品牌支撑。三是做宽发展空间。支持我县建筑企业借助“一带一路”战略,扩大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带动产品、技术出口、劳务和服务输出。充分利用新开通的赣新欧国际铁路货运线,打通我县与欧洲大陆的联系通道,加强与欧洲大陆的商贸往来。

  (五)注重统筹协调,提升城乡建管水平

  按照“干干净净、漂漂亮亮、井然有序、和谐宜居”的要求,以 “四城同创”为引领,不断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水平。一是加快中心城区建设。深入实施“一主两翼、北融南拓”城市发展战略,加快完善“九纵九横”主干路网,大力推进以昌南体育公园、南大一附院等为引领的功能配套工程,以雄溪河整治、大象湖景区建设等为引领的景观提升工程,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二是推进城乡统筹。坚持城乡统筹、镇村联动,加快推进一批中心镇、特色镇和“五位一体”综合示范村建设,着力抓好一批新农村村点和“空心村”整治,持续加强农村建房规划和管理,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三是持续优化生态环境。全面落实“一把手”负责的“河长制”和辖区环境质量责任制,深入开展“净空”、“净水”、“净土”行动,扎实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全覆盖、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畜禽养殖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工作,切实保护和改善城乡生态环境。

  (六)改善民生保障,共享社会文明和谐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切实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县人民。一是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不断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统筹推进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积极拓宽就业创业渠道,切实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落实困难群众的相关救助政策。二是协调发展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进一步完善城乡教育网点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扎实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网络。三是优化社会治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提升网格化管理水平,增强基层自治活力。

  附表 2016年上半年全县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及在全市排名、占比情况统计.doc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