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斯台文化

2013-12-24 08:00:00 来源:巴林右旗人民政府 作者:发布时间20131224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   巴林草原广袤富饶,远在七、八千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他们创造了闻名灿烂的被称为“人类文明第一道曙光”的“红山诸文化”,其中,一个最主要的组成部分——“那日斯台文化”。那日斯台文化中出土的众多玉器,以玉龙、玉蚕、玉  、玉鸟以及勾云形佩饰等一组玉器最具特色,雕刻精细,精美绝伦,尚属国内首次发现,弥足珍贵。

      那日斯台文化、查日斯台文化、洪格力图文化等遗志出土的近千件红山文化玉器,现馆藏于巴林博物馆。因此,巴林草原在中国北方草原游牧文化中,占据重重的一席。

    那日斯台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大板镇那日斯台嘎查境内的巴彦汉山东麓毛林达巴南侧,查干沐沦河西岸。南距西拉沐沦河约13公里。遗址东部是台地,西部是坡地,中间被宽约100米的乌兰沟隔断。遗址东侧为那日斯台嘎查居民地。由于风沙侵蚀,植被破坏,文化层被严重扰乱。遗址的东北侧尚有清晰可辩的窑址。遗址的周围,个别地段还有壕沟痕迹。遗址西侧在乌兰沟渡附近,文化层保存稍好。整个遗址东西长约1500米,南北宽约1000米。在遗址内征集、采集及发掘清理所获得的文物标本甚多。主要有玉器、陶器、石器、石雕器和骨器。

    陶器以夹砂褐陶为主,泥质红陶次之,彩陶占有较大比重。夹砂褐陶系器型,主要是大口小底罐、瓮、杯等。纹饰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之”字纹为主,其他有指甲纹、网格纹、   弦纹、“回”字形纹及器底托印编织纹等。泥质红陶系器型,多为高领双耳罐和钵。器表多素面,有的施“之”字纹或施彩。彩陶多为残片,器型主要是罐和钵。黑彩居多,紫红彩少。纹饰有平行斜线纹、菱形纹、三角形纹、竖线纹、三角涡纹和条带状纹等。遗址还出土有纺轮、纺瓜等陶制工具。

    石器有打制石器、磨制石器和压制细石器3种。打制石器主要是锄形器、镰形器、石斧、石耜等。磨制石器主要有磨盘、磨棒、斧、耜、凿、刀、饼形器等。压削细石器主要有石核、石叶、石镞、石钻、刮削器等。细石器以燧石、碧玉等为原料,颜色有乳白、暗红、橙黄、淡绿和暗灰色。器具为石罐和玉雕器。有石人、石猪、石杯、石罐等。玉雕器主要有龙形、鸟形、蚕、鱼、人、斧、勾形器、三联壁、云纹饰件、纺瓜、珠饰等。骨器主要有角锥、骨针等。同时出土有部分蚌饰件。

    此遗址是迄今西拉沐沦河以北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原始文化遗存之一。从出土的遗物特征上看,其相对年代应主要是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阶段。同时,还发现有年代稍早的“兴隆洼文化”遗物。1992年6月赤峰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全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