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维兴:半年时间发表百万多字作品 被誉为“怪人”农民作家

2019-02-15 23:20:43 来源:中国小康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九久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讯 当你打开网页,点击小说阅读网,再点纪实文学,用“怪老头”的笔名创作的22万多字的《出口外》长篇小说就会展示在你的面前;当你进入新浪博客,点开“舌箭”的博客你会看到一篇篇精彩的博文;当你打开人民网,也可以看到“路涛”写的时评。有谁能想到这出自一个头发花白、满手老茧、年过古稀的农民之手,仅半年时间在网上就发表了近100多万字的作品,这无疑是创造了奇迹。然而,创造这个奇迹的人就是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府新营村,被人们誉为“怪人”的农民作家刘维兴。

  从学拼音开始练习打字

  刘维兴用“怪老头”的笔名,在网上发表的《出口外》小说,创下了8944的点击率,回贴率278,总推荐数22。一个老农民,年近70岁,本应是清闲自在、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可对于刘维兴来说,却是一个敢于挑战生命的人。当他看到电脑上网、查资料无所不能时,感到很好奇,好多人能运用自如而我为何不能呢?虽然我年纪大了,也要决然一试。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对电脑一窍不通的他,请教了本村的一位年青人,问人家怎样学打字,人家告诉他用拼音打字比较容易,还告诉他一些窍门。随后他立即买回“儿童拼音挂图”挂在墙上,一边学拼音一边练打字,刚开始一小时打不了两行字,手和脑不协调,在加上遇到的字词不是拦路虎而是拦路羊,艰难程度是可想而知的。但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个月的刻苦练习终于过了打字关。目前应用电脑的娴熟和掌握的技巧令你意想不到。在这里不能不提到刘维兴曾经在2000年11月得过脑血拴住院一个月,出院后为使手指灵活常年练习打算盘,每天大步行走20里路强化缎炼腿脚,每天早晨6点起床缎炼风雨无阻。靠着百折不挠的顽强毅力,战胜了常人所不能战胜的困难,摆脱了脑血拴留下的后遗症,虽然至今手指和腿脚还不太灵活,但仍然坚持上、下午各两小时电脑写作雷打不动,仅半年时间就在网上发表近100多万字的作品,并受到网友的好评,可见他的文学创作功底之深厚。这种学习精神实属难能可贵。如果没有坚强的毅力,没有不能承受生命之重,能创造如此的奇迹吗?

  读书写日记,为他垫定了深厚的文学基础

  刘维兴出生在山东省一个渔村,历经打渔、洒捞、喝过咸海水的他,不想弓身当一名渔民,想换一种别样的活法。16岁时带着5元钱背井离乡孤身一人来到内蒙古,开始了风雨兼程的漂泊生活。抱着“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寻求他心中的理想。世上没有随手可及的好事,也没有坐享其成的福禄。他的前途会一帆风顺成为坦途吗?当然不会。他曾经当过学生、警察、工人、农民,没有尝到幸福的甜蜜,却饱尝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吃尽了人间的苦头,受尽了寄人篱下的煎熬。在一卷行李、一弯月亮、一个窝头的境况下,他也不忘读书写作,不忘天天日记。有时吃了上顿没下顿,有时一张白纸都买不起,有时借5元钱也得借5家,人家怕他还不起。不管家庭如何困难,不管生活如何清贫,只要攒下几元钱也不忘买世界名著。《悲惨世界》、《战争与和平》、《红与黑》等他都爱不释手。利用所有业余时间大量看书,尤其酷爱外国名著,充分吸收了外国文学的营养,同时也对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中国名著酷爱钟情,从小热爱大自然风光,对青山绿水有着特殊的感情,在漫长的岁月里,爱好是他唯一的老师。真是勤能补拙,这种爱好弥补了他太多的先天不足,这种文学的熏陶使后来的小说创作得心应手。从1985年开始写日记,直到2000年,写下28本日记,这是血和泪伴他度过的心里路程,尽管搬了几次家,别的东西丢失了,只有日记珍藏着,这为他日后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成为用之不竭的生活源泉,

  有的人在困难面前倒下,有的人在困难面前挺起,而刘维兴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由于他飙悍的性格,把所有的苦泪都咽在肚里。他的妻子离他而去,带着两个孩子一块生活,从不被生活拖累,仍然坚持读书写作。那年他被汽车撞了左臂和左胸骨折,仅住了半月医院就悄悄离开,病友说他神经病;2000年得了脑血拴住院一个月,两次住院至今连邻居都不让知道,这就是刘维兴孤傲强硬的性格,永远把美好展示于人,把痛苦留给自己。然而,这些良苦用心又有多少人能理解呢?2006年春节除夕夜,酒后曾写下小诗一首“凄风冷雨近一生,事业无成一身病。回首人生艰辛路,痛煞风烛年迈人,能爬我则进一步,不做残喘苟活人。”

  辛勤耕耘,两部长篇小说问世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刘维兴一生付出的心血和汗水,终于换来沉甸甸的果实。他的命运变幻莫测,路途坎坷多变,情感错综复杂,他承载了太多的与时代同步的使命,成为村里冲破传统观念、打破习惯势力的第一人,因此他鹤立鸡群,与众不同。用他的亲身经历创作的长篇小说《路涛》就是最好的见证。从1989年开始创作,1993年完稿,用了5年时间。他的创作时间主要利用冬闲,每天4时起来,除了吃饭缎练之外,写到晚间9时,他废寝忘食地写作,双腿双脚淤血发肿,右腕肿疼,写的累了吃冷馒头,渴了喝凉开水。为排除干扰,大年三十反锁房门,直到初三打开,所以村里人视他为“怪人”。农民写书难,出书更难,为圆出书梦,他把几年来劳动所得的积蓄全部拿出来还不够,又借了一部分,几经周折26万字的长篇小说终于问世。当《路涛》正式出版后,他没有先考虑卖书还欠款,而是亲自将书送到贫困山区、农村学校、劳改监狱等,免费向人们赠送,读者读着情节感人引人入胜的《路涛》时,便知是一位农民作者所著,无不赞叹深表敬意。内蒙古著名作家玛位沁夫读完《路涛》后,给刘维兴寄来鼓励的信:“刘维兴同志:首先我祝贺你的大作《路涛》出版。您一直生活在农村,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但拿起笔来写这么长的作品,也是十分不容易的,值得我们这些以文学为终生的职业的人们学习。我在呼市生活、工作过多年,您58年到内蒙古,那段经历我也熟悉,所以读您的作品我也倍感亲切。现在还在写什么,日后回呼市,咱们一定要见一面,好好谈谈。致:冬安 玛位沁夫 1996年1月10日京。”

  名人的鼓励和同仁们的赞誉,使刘维兴笔耕不辍。2007年6月,他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旋涡》正式出版。第三部长篇《复兴》已创作一半。这是刘维兴体现理想、艰难人生、好山好水的奋斗三部曲。1996年3月23日、4月6日《呼和浩特日报》,分别以《历尽艰难志不移》、《追求理想的踪迹》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奋斗精神给予好评。文章中沛人用这样的词句赞美作者“善哉,刘维兴;勇哉,刘维兴;毅哉,刘维兴。”

  创作,充实了人生陶冶了情操

  世上,最复杂的莫过于感情,最曲折的莫过于人生,而刘维兴经历了太多的艰难困苦,却在文学创作上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他把心中的酸甜苦辣,全部倾注笔端用感情的重墨宣泄。在写作上,他敢于破、敢于立、敢于创新,靠丰富的想象力把主人翁的心里活动与自己的心里结合起来,使主人翁的性格活灵活现,他景物描写情景交融,仿佛读者置身于大自然中。春天的杨柳吐丝,夏天的清荫嫩绿,秋天的流香飘金,冬天的骨骼嶙峋,充分展示了作者的气质和才情以及含蓄凝练的特色。比如《出口外》就是含泪笑的黑幽默,是作者运用灵活多变的艺术手法对自己爱国心声的吐露。他的作品不强加于人,而是以情节感染人。阅读刘老新作,细细品味,猛觉有股清淋淋的风吹进我的心里,点亮我的心扉。

  1965年他创作的短篇小说《籽种》在内蒙古一家刊物上发表;1989年他以真人真事创作《我终身难忘的人》获全国民族团结三等奖,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并结集出版。《老百姓也需要哲学》获《求是》杂志社,2005年“爱智杯生活与哲学征文”优秀文章纪念奖。作者说“我是个理想主义者,深爱着我的祖国、我的民族,决心为她献出一切。”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