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马舞

2017-08-25 08:00:00 来源:齐河县人民政府 作者:齐河县文广新局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赵官镇王厅村的竹马舞历史悠久。元朝初年,王厅村名为土山头村,王家始祖王青,能征善战,英勇无比,排兵布阵,屡建战功,官至元世祖忽必烈的佩刀武艺将军。在土山头村修建了三座大厅,即对华厅、接官厅、厢房厅,故将土山头村改名王厅村。王青第八代孙王兴嗣、王兴仁为清朝大学士,为弘扬祖先的盖世武功,训练村民排兵布阵,锻炼体魄,遂引进竹马舞娱乐。“竹马舞”俗称“跑竹马”“竹马落子”。有关史料证实,竹马舞至少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宋朝年间,地处黄河以北的中原大地是宋、辽、金必争之地,当地农民久历战火考验,加之官府提倡民间举办团练,时人尚武。而最传统的跑竹马就是仿照古时战争场面,组成“铁甲骑兵”,骑上竹马,挥枪弄剑,驰骋厮杀。也有人说,跑竹马是模仿萧太后率领辽兵备战的情景。据说,辽兵在战争间隙,既要保证战马得到充分休息,还要提高士兵的战斗力,于是萧太后就命令士兵用竹子扎成假马,绑在腰间进行训练,这就是竹马舞的雏形。在明清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备战气氛日渐淡薄,跑竹马逐渐演变成民间的年首岁尾娱乐健身的活动。赵官镇王厅竹马舞与其它竹马有所不同,表演跑竹马时先是三声炮响,继而锣鼓喧天,一杆帅字大旗迎风招展,人马到齐,分列两旁,将、帅手拿令箭,眼观八方,身后紧随二个武生装束的马童,手拿马鞭站在队前。娘娘身披斗篷,头戴凤冠,两根雏鸡翎插在两边,下跨杏黄龙驹,怀抱令箭,有一人打黄色罗伞紧跟其后,后随男女将各四名,女将古装花旦扮相,赤兔、黄骢、白龙、汗血一人?一骑,手拿马鞭,四名男将鞑子扮相,头戴草帽,两个丑脸黄色马褂正斜分穿,乌骓、黍留、青鬆、花团一人一骑,手拿小扇。大旗一晃开始表演,一字长蛇、二龙戏珠、单双梅花、巧女穿线、八面对阵。随着鼓点,花样翻新,人马步伐加紧,变化无穷。竹马的主要制作材料是竹子。制作前先将竹子在水里浸泡数天,然后晾干,再破竹分蔑,撑成骨架,然后将彩纸或彩色纱布糊在外面,再用红、黄、绿、白、黑五色布缠身,马肚内燃红烛或安电灯。马身分马首、马臀两节,马首有鬃毛,颈下挂响铃,马臀有长尾,形象逼真。舞者将竹马绑在腰间,马首系于身前,马臀系于身后,活像真人骑马,行走翻飞,跳跃自如。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