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庄里的城市生活

2013-11-26 10:45:00 来源:衢江新闻网 作者:衢江新闻网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徐 婷 谢红琴

  上方镇流传着一个传说,传说在上方镇的芝溪上游有一溶洞,号称牛皮洞。洞里有一头金水牛,在深夜时常传出哞叫声,时而低沉、时而响亮。传说,只要听到金水牛的哞叫声就能发大财。有人曾钻进洞里去寻找,却次次苦寻未果。后来,这个村就被取名为金牛村。

  生活富裕景色优美

  上方镇金牛村的村北,有一条嵔岭古道与淳安相连,为明、清时商道。嵔岭古道海拔1150米,是一条沿千里岗山脉地形东西走向的古道。整条古道用石块铺砌,从山脚到岗顶有61个弯道,4092个台阶,长约6.5公里。
  金牛村地形狭长,环境优美。在村子后方有一狮山公园,公园里种有近150亩的枫树。在公园内还有一健身路径,道路周围满是枫树。深秋时节,红色的枫叶被秋雨打落,铺满整条小径。行人拾阶而上,满目都是火红的枫叶,极为优美,沿途还有三个凉亭供人歇脚。
  走进金牛村,远远就能见到一座牌坊立于村头。一幢幢别墅式住宅伫立在道路两旁,村里还建有一个游泳池。在泳池的对面则是一个占地近千平方米的健身广场,那是孩子们的游戏好去处。“我们村有93%以上的村民都住进了新楼房,有山有水有庭院,都能赶上城里人的别墅了。”金牛村党支部书记谢春花自豪地说。



  传统艺术焕发新活力

  以前,金牛村各种文化活动十分丰富,越剧、婺剧、马灯戏等代代相传。伴随时代变迁,这些文娱活动渐渐淡化。2005年以后,金牛村的村民生活逐渐富裕后,文娱活动又再一次回到人们的视野。
  85岁的袁年林以前是村舞龙队的成员之一,这几年由于年纪大了,体力跟不上,才退出了舞龙队,改行去敲锣。“舞节节龙是我们这里的一大传统,每年正月里,我们都会舞上几天。”袁年林说。节节龙龙头长2米,高1.5米。从龙头到龙尾共九至十一节,身子长至九节,头节与身节,身节与尾节都不相连。身节为圆柱型,每节长1米,直径0.5米,龙头、龙神、龙尾都用竹篾轧制,外面糊上彩色绸布,色彩鲜艳,造型别致。
  龙头、龙尾及每节龙身内置烛台,舞时点燃蜡烛。每节中间部位下方支一根1米长的木棍作为手柄,便于舞龙手操作。龙头前有一对龙子,又称龙珠,龙珠直径0.5米,用竹篾扎成,内置烛台,舞时点燃蜡烛。烛台装置极具奥妙,不管龙珠如何翻滚,烛台始终朝上,蜡烛不灭。龙尾呈鱼尾形,长0.5米,装上彩丝带。
  节节龙最大的特点是每节之间互不相连,便于山区表演,特别是在农户家中堂前表演,更是灵巧方便。客厅大的九节全上,客厅小的则可酌情删减节数,非常灵活。节节龙的舞法很多,主要有盘颈倒挂、龙开四门、龙戏五方、行龙、躺龙、戏珠、盘龙等,有二、三十个套路,可连续舞耍一至二个小时,而动作套路不重复。
  除了节节龙,马灯戏、道琴……各种老一辈的文体活动在金牛村焕发出新活力。

  乡土文化争相绽放

  除了老一辈的文艺进行传承,在金牛村,新的文化娱乐活动同样层出不穷。排舞队、腰鼓队、葫芦丝队……该村现有文化艺术队伍8支,每天有近百位村民参与到各类文体活动中。去年,该村制作的村歌《最美金牛村》,获得了省级村歌大赛的银奖,金牛村成了市级文化特色村。
  谢春花说,如今的金牛村,各类文体活动最受村民欢迎。一段《采茶舞》从今年9月走进金牛村,就立即受到该村村民的追捧。参加练舞的队员每周至少上一堂课。
  今年64岁的村民马有龙,是省级民间文化艺人。说起村里的文体活动,马有龙一脸自豪。每到傍晚,村文化广场就热闹非凡,全村老小齐聚一堂,吹拉弹唱,其乐融融。擅长弹奏凤凰琴的马有龙,每天都会来。“她们跳舞,我来伴奏。”不仅弹得一手好琴,马有龙还会创作歌词,近几年,在马有龙手中创作的曲子已不下10首。“山里老马忘情跑,不抽烟、不喝酒,喜欢台下唱红歌......”聊到开心时,马有龙不忘高歌一曲。
  “以前我们农村人都向往城里生活,如今,我们虽然生活在农村,却已经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说起这几年村子里的变化,袁年林老人颇有感触。如今金牛村经济发展了,村民生活富裕了,精神也富有了。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