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李林森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一)

2011-09-28 08:00:00 来源:衢江区党建网 作者:衢江党建网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9月27日下午,李林森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中组部机关举行。报告团成员、万源市委书记王成军在发言中讲述了李林森同志坚持提拔、重用长期在偏远艰苦地方工作的干部的故事。

 
燃尽生命写忠诚


  我叫王成军,现任四川达州万源市委书记。我报告的题目是《燃尽生命写忠诚》。

  我们万源地处大巴山腹心地带,是川陕革命老区,到现在还是“国家级贫困县”。2006年底县级党委换届,我和林森同志成了一个班子的战友。在一起共事的五年里,他和我谈得最多的是如何加强组织、配强班子、选好干部、集聚人才,改变老区落后的面貌。

  没过多久,正逢我市村级组织换届,林森同志非常重视,投入了全部精力,经常和组织部的同志蹲在村上,加班加点研究办法。当时有些人不理解:“不就是村级换届嘛,用得着这么费劲吗?”林森同志耐心地说:“万源要发展,关键靠基层组织,重在选好书记。选好一个带头人,就能带富一个村,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林森同志曾经在3个乡镇当过“一把手”,基层工作经验丰富。他在调研中,发现村干部普遍老化、观念守旧、缺乏活力,一些地方宗族势力介入,基层组织软弱无力。针对这一现状,他精选8个不同层次的村,经过两个多月的试点,探索总结出“自我荐评、群众相评、组织考评、公开竞评”的“四评村官”模式,为农村优秀带头人脱颖而出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旧院镇红岩村的庞大兵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参加了“四评村官”,没想到经过层层闯关,成功当选了村党支部书记。原以为人选早已内定的庞大兵兴奋地说:“不看大姓小姓,不搞拉帮结派,凭本事竞争,大家服!”通过“四评村官”,一批乡村能人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当年全市新当选的村干部平均年龄36岁,比上届低了19岁,村级班子的整体素质大大提升。“四评村官”这一基层干部选任模式,得到了李源潮部长的充分肯定,要求向全国推广。

  村级组织换届后,林森同志又提出要重视解决万源市人才短缺的问题。他经常给我算账说:“全市30岁以下的科级领导干部仅有3人,一些乡镇甚至找不出合适的班子成员,这样下去不行啊!”

  2008年底,林森同志参加全国大学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他告诉我:“大学生就业难,正是我们贫困地区招才引智的好机会!”在林森同志的主张下,市委决定实施“千名大学生进万源”计划。他多次带队跑成都、到重庆,进高校、搞推介,千方百计动员大学生到万源建功立业。为引进一名建筑规划设计专业的研究生,林森同志主动找他面谈3次,又和他电话交流了8次。这名研究生被林森同志的求贤若渴所打动,终于来到了万源。在林森同志的努力下,短短的一年多时间,万源引进了300多名大学生,相当于过去8年的总和,其中还有10多名研究生。如今,在万源,偏远的乡村小学有了大学生教师,简陋的乡镇卫生院有了大学生医生,大多数乡镇有了大学生公务员。

  作为组织部长,林森同志考虑最多的还是怎样选好干部、配强班子。他鲜明地提出选人用人要“重品行、重实绩、重基层、重公认”,对那些敢于攻坚克难、做出实绩的干部,对那些在基层一线、特别是艰苦地方埋头苦干的干部,总是为他们鼓与呼,积极向市委推荐使用。

  紫溪乡是万源边远的高寒山乡,每年十月大雪封山,次年四月才冰消雪融。乡党委书记王承兴扎根紫溪,一干就是15年。去年初,组织部提名将王承兴调任森林公安局局长。常委会上,有人提出不同意见,说其他大乡大镇的党委书记都没这样安排,王承兴凭什么安排进城当一把手?面对质疑,林森同志坚定地说:“在那么偏远艰苦的地方,当了7年乡长、8年书记,从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谁能做到?这样的干部不关心、不重用,怎么能体现市委的用人导向?!”后来,市委一致通过了对王承兴的任用。近年来,万源先后有18名优秀乡镇党委书记受到提拔重用,11名长期坚守边远高寒山乡的乡镇干部被交流回市级部门,18名家庭困难、需要照顾的干部得到了妥善安排。

  林森同志坚持原则也是出了名的。他常说:“做人要有原则,做事要有准则。”一位在偏远山区干了5年的乡党委副书记,业绩很突出,多次获万源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但因长期顾不上家,妻子一直闹,孩子中考也不理想。2009年,得知万源要动干部,他觉得机会来了,借向林森同志汇报工作之名送钱送物,希望“照顾”。“歪门邪道你少来!”林森同志严词拒绝,厉声批评:“只要你干出实实在在的成绩,群众信任你,组织会考虑的!”其实,林森同志对这位干部的情况非常清楚。他多次向我说起这名干部的情况。后来,在林森同志提议下,这名干部被提名为另一个乡的乡长候选人。

  在我的印象中,林森同志始终是一个对工作拼命投入、充满激情,做什么事都要做到最好的组织部长。去冬今春,万源发生了特大旱灾,他主动把灾情最严重的茶垭乡邱家坪村作为自己的联系点,组织发动22名党员组成“抗旱突击队”,起早摸黑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了一条引水渠,解决了群众的用水困难。

  去年夏天,万源还遭受了从未有过的特大洪灾。林森同志一方面要求各级党组织要行动起来,在抗洪一线中创先进,在灾后重建中争优秀,一方面带病牵头筹集救灾款,在他四处奔波下,短短一周时间就募集到1000多万元。这对一个遭受巨大灾害的贫困县来说是何等重要啊!

  林森同志与我同龄。在我的脑海里,他一直是很乐观、很开朗的人。市委决定的事情,他总是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再重,困难再多,也从来没有推辞过、畏难过。可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在身患癌症晚期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工作了两年,这需要何等的毅力和意志啊!我记得,今年3月,林森同志还给我送来了厚厚三大本乡镇党委换届的报告,详细介绍了每个班子和每名干部的情况。可有谁会想到,那个时候,癌细胞已经在林森同志身上扩散,那厚厚三大本报告,竟成了林森同志的绝笔!

  今年7月31日12时25分,林森同志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走完了他短暂而又壮丽的42年人生历程……

  每当夜深人静,我时常想起林森同志,想起和他一起共事的日日夜夜、点点滴滴。为什么他能始终做到公道正派、坚持原则,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为什么他总是那么关注基层、关爱人才、关心干部,而对自己却几近苛刻?为什么他总在追求卓越、开拓创新?为什么他有无限的工作动力,身患绝症,却仍然忘我工作?我想,那是因为他对党无限忠诚,把党和人民放在了心中最高位置,甘愿为党的事业燃尽生命之火!

  林森同志为我们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他的精神将永远留在万源这片红色的土地。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弘扬他的崇高精神,努力完成他未尽的事业,为开创老区更加美好的明天而不懈奋斗!

  谢谢大家!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