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专栏】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2020-12-14 08:00:00 来源:上栗县人民政府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今年以来,上栗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信息化为手段”,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自然资源领域营商环境;在行政审批工作上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提升办事效率;深入推进信息共享,抓好“最多跑一次”改革,持续深化不动产登记“简政、高效、便民”工作,压缩办事时间,进一步提高服务效能,着力减少行政资源浪费和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助力上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加大土地报批力度 保障重点项目用地


建立了重大项目责任制,对上栗县2020年省、市、县重点项目,由局领导带队分别负责,带领相关责任股室,对重点工作进行任务目标责任分解落实,制定时间倒排表。对照重点项目开展一线调研,积极争取上级用地指标,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用地单位的协作联系,对接企业,建立工作台账,针对规划、征地、供地等环节,明确专人主动服务;对有用地需求的项目,提前介入、主动协调;对报批条件成熟的项目,抓紧组件、加快报批,及时解决用地报批中的具体问题和实际困难,对进入审批阶段的项目,跟踪催批、全程协调,推动早日开工建设。2020年我县共计申报土地1210亩,使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1135.8亩,保障了重点项目用地,强化了土地要素保障。

助推企业复工复产 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主动对接矿山企业,在绿色矿山建设、延续采矿许可证、制定“三合一”方案等方面提供精准服务,提前协调好相关地勘单位,简化延续换证审批手续,多次召开绿色矿山建设培训会,在疫情期间制定《上栗县非煤矿山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指引》下发到各矿山企业,助推疫情复工复产。

图片


推动工程建设项目改革 重构流程优服务


通过大幅合并精简审批事项、压缩审批时间,大力推进“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明确工程建设项目各个阶段审批事项、审批流程、审批部门和审批时限,为改革高效推进提供基础保障。牵头办理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审批阶段,实行“一家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推行联合图审、联合测绘、联合勘验、联合验收,全面深化“只跑一次、跑一次办成”,自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正式上线运行以来,明确专人负责,主动接受培训,坚持协调调度,按时完成清单任务,上报数据信息。截至目前,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含临时用地)规划许可证核发、建设工程规划类许可证核发、和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等9个审批事项已在平台上线运行,实现了及时率、办结率皆为100%,切实降低了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完善不动产登记工作 建立便民高效服务机制


以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提升服务对象满意度为导向,聚焦不动产登记交易缴税环节、部门协调、办事效率、服务水平等方面,不断把优化营商环境向纵深推进。深化“一窗综合受理”建设工作,完成不动产登记、房屋交易、缴税业务办理流程融合,实现交易、缴税等业务统一受理、并行办理后实时反馈。全面实行严格的“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和“限时办结制”,公布所有不动产登记业务工作流程和办事指南,提前实现不动产办结时限压缩到一般登记5个工作日、抵押登记2个工作日,查解封登记即时办结。开通绿色通道,对军人、孕妇等特殊群体的各类登记均无需取号,可直接办理,实行特事特办,急事快办,特殊情况当天办结,甚至立等可取。将工作日延时服务与双休日服务相结合,实行“5+2”常态化服务制,为已到下班时间仍在等待受理的服务对象、“上班办不了事,下班没人办事”的上班族开展延时服务,为行动不便的老弱病残孕等群众提供上门服务;开通了不动产权证书EMS邮寄业务、“赣服通”APP不动产登记信息查询业务、“自助取号”“24小时自助查询”等自助终端服务,实现群众办事少跑路。

图片


图片


抵押登记前置 创新服务提高抵押融资进度


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以企业和群众不动产登记需求为导向,开通了不动产登记短信通知平台、网上缴交不动产登记费服务,严格按照财政部财税[2019]45号文件、发改委价格规[2016]2559号文件执行收费标准。同时在全市率先将抵押登记窗口前置到银行,通过“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金融服务”,实现了银行贷款和抵押登记的“一站式”办理,抵押贷款“一次不跑”、“就近能办、多点可办”,解决了企业、群众办事“两头跑”的难题,大大提高了实体企业的抵押融资速度。截至目前,已与上栗农商银行、富民村镇银行、建设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业银行以及县外安源富民银行签订了“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合作协议”,与上栗九江银行、工商银行的合作协议正在协商签订中,已签订协议银行加挂不动产便民服务网点标识,点对点接入抵押登记专线并持续优化流程和节点设置,提高运行效率。以“互联网+”为载体实现银行和不动产登记机构业务融合的新模式,对今后进一步加强银政合作、防范信贷风险和整合共享服务资源起到示范作用,将真正实现多方共赢,便民惠民,增强企业和群众认同感。

图片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