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十三五】助力创新发展 科技奋勇当先

2021-01-02 08:00:00 来源:上栗县人民政府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十三五”期间,上栗科技系统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创环境、强主体、建平台、优服务,着力补齐科技创新短板,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为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工业强县、文化名县、宜居美县”建设提供了强大科技支撑。

政策扶持聚动力。为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为创新提供动力源泉。2018年以来,上栗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的实施意见》和《上栗县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方案》等文件,从落实企业研发投入优惠政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加强科创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9项硬举措,并设立1000万元的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对全县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典型人和事进行奖励扶持,进一步促进全社会科技创新活动。强化财政科技经费引导,建立企业研发投入资金补助激励机制和研发导向的科研项目申报机制,进一步加大服务企业力度,加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和培养,研发投入连续四年实现大幅增长。



搭建平台壮实力。一方面注重打造科技创新平台,鼓励企业联合组建科技创新团队,通过发挥创新平台的引领作用,激发创新活力,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内生动力。2018年以来,共组织鑫通机械、华健电力、天奇汽配、冠能光电、阿尔法高科药业、宏明食品等8家企业申报并获批了市级工程技术中心;组织安智物流、金泰农业牵头组建了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冠能光电申报并获批江西省新型研发机构,成为我市首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另一方面,深入推进县科级创新大楼建设,着力提高上栗县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实现创新平台建设服务再升级。截至当前,上栗县共拥有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1个;国家星创天地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1个;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8个。


强化主体练内力。通过加快培育科技型企业创新梯队,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一是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走访园区及县内各企业,遴选出一批创新基础好、有发展潜力、从事高新技术产品开发(服务)的企业,作为高新技术企业重点培育对象,并全力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产学研合作、中介咨询、对口帮扶等“保姆式”服务。当前,上栗县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家。二是加快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培育科技管理体系健全、自主创新能力较强、产品技术含量较高、具有较强竞争力、较好的市场前景和“专、精、特、新”特色的中小企业。采用“点对点、面对面”服务方式,引导、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今年来,博大志远、富益特、金坪烟花、中科特瓷等33家企业成功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精准服务增活力。秉持环境就是品牌、服务也是生产力理念,县科技局面向全社会郑重作出“三不五帮”服务承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承诺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申报指导、对口帮扶等“保姆式”服务,着力打造“四最”一流营商环境。围绕技术创新,县科技局通过组织企业“走出去”、把专家教授“请进来”等方式,以要素对接、科技成果转化为抓手,为企业和高校院所牵线搭桥,促进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先后与上海硅酸研究所、中南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江西农大、南昌大学、中科院等2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开展了科技合作,实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超过50余项。与此同时,积极发挥“科贷通”金融平台支持作用,按照《萍乡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文件精神,开展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科贷通”工作,完成了第一批16家备选企业入库工作,并于今年11月与市科技局及中国银行萍乡分行签订了“三方合作协议”,助力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贵、融资难问题。

引进人才育潜力。秉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出台《上栗县“栗水英才”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大力聚引“高精尖缺”人才。在加快推进人才发展研究院、人才工作联络站、“人才安居”工程、省级院士工作站、人才科创平台等重点工作的同时,对符合“栗水英才”认定标准的高层次人才发放人才津贴,形成了尊才、重才、惜才的科技创新浓厚氛围。十三五期间,上栗县柔性引进博士、正高职称高层次人才32人,引入高层次人才团队5个。同时,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团制度,积极对接省市科技特派员专家开展活动,发挥好专家们创业示范、技术服务、培养人才的作用。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起扬帆正当时。在助力“三县”建设、实现上栗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比以往更加需要创新驱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科技工作者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注入了强劲动力。立足新时代、着眼新时代,我们将在创新驱动的大道上砥砺前行,久久为功,不胜不休。”谈及“十四五”时期科技事业的发展,上栗县科技局党组书记石海奇信心满怀地表示,到2025年,力争我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超10个,打造一批(潜在)瞪羚企业,科技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达65%以上。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