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府谷二人台”:内容多样 诙谐逗趣

2019-08-05 10:25:06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李弋 责任编辑:李弋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府谷二人台普及于府谷县城乡,后流传于榆林市各县,因属民间小唱艺术,史志文字无考。据府谷籍上海音乐学院教授著名二人台艺术家丁喜才先生提供资料,府谷二人台大约于大清同治年间(1862年)尚已形成艺人班子,但没有二人台这种称谓,来源于民歌对唱,清唱坐唱,所以时称打坐腔,又与过年节闹社火相伴也称为“唱秧歌”,或叫“打玩艺”。

  府谷二人台根植于本土,伴随着本土民众的生活、生产、政治、经济文化而生存发展。清末民初战火连年,民不聊生。河东山西以及本土百姓为逃避战乱,出口外(长城外)走蒙地谋生。途中民间艺人结伴成班沿途卖唱。口里口外来往频繁,使府谷二人台与晋蒙民间文化融汇发展。

  1953年丁喜才代表西北地区参加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他自打扬琴自演唱座腔二人台《五哥放羊》《尼姑思凡》一鸣惊,首次把二人台推向全国,从此二人台得以社会重视,得到大的发展。

  陕北府谷二人台是陕北民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陕北民歌是陕北府谷二人台的母体,陕北府谷二人台是集陕北民歌、曲艺、歌舞表演为一体的一门具有地方特色的综合艺术。陕北府谷二人台是陕北民歌向戏曲发展的一种演唱形式,最早以清唱(打坐腔)为主,以后逐步发展有人物、有故事情节、载歌载舞、并加进去了串话(曲艺段子),慢慢形成了一种中小型的地方剧种——二人台戏剧。

  府谷二人台剧目百十有余,内容多样,反映农村生活情趣的较多,其中,反映男情女爱、反封建的剧目占较大的比例,如《五哥放羊》《打樱桃》《十爱》等。其余的还有反映社会黑暗苦难生活的剧目,如《走西口》《劝世人》《转山头》等;反映民俗风情的剧目,如《放风筝》《打秋迁》《闹元宵》等;反映历史传说的剧目,如《珍珠倒拷帘》《英台下山》《四大对》等;描写花名的剧目,如《十对花》《五月散花》等;描叙货郎、挑夫生活的剧目,如《王成卖碗》《卖菜》《钉缸》等;刻画青楼女、尼姑之苦的剧目,如《吃醋》《思凡》等等。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