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三台】四川农村日报:为道地“川药”配上“道地”的农业机械 ——来自川麦冬主产地三台的报道

2020-05-07 08:00:00 来源:三台新闻网 作者:四川农村日报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今天(5月7日),四川农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为道地“川药”配上“道地”的农业机械 ——来自川麦冬主产地三台的报道》的报道,详细介绍了我县麦冬采挖如何走向机械化,并在此之上不断研发更适用、更“道地”的农业机械的进程。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在道地川药麦冬的机械化收获研究上,成功走出了一条“农机院+合作社”的可复制研发推广模式。

全文如下:


赵帮泰(右)与农机手探讨完善麦冬收获机。

编者按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的主旋律,中药材生产机械化也是其中一环。4月,我省根据中央中医药传承、推进农业机械化等有关文件精神,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提高中药材田间生产的机械化水平。

四川道地中药材品种繁多,生产劳动强度大,产业发展壮大迫切需要实现机械化。在研发中药材生产机械化过程中究竟面临哪些难题?科研机构又是如何破解的呢?请看本报记者日前从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简称农机院)了解到的情况。

□本报记者 罗敏 文/图

记者获悉,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在道地川药麦冬的机械化收获研究上,成功走出了一条“农机院+合作社”的可复制研发推广模式。


直面困境八年磨一剑

由于麦冬收获适用情景多样化、机型需求小众化、研发成本高等原因,麦冬收获机可谓“八年磨一剑”。日前,记者跟随农机院的高级工程师赵帮泰来到绵阳安州区现场观摩麦冬机械化收获。伴随着“嗒嗒嗒”声,麦冬收获机所经之处,麦冬被整株挖出,泥土犁新松软,一列列麦冬齐整铺开。小小麦冬收获机究竟能带来多大改变?赵帮泰给记者算了笔账:麦冬机械化收获机一天可收获5亩地,而人工一天只能收获0.05亩地,机械效率是人工的100倍。

以川麦冬的主产地三台县来说,麦冬迄今种植已超过500年,麦冬采挖往往需要一个人锹,几个人拔,一直延续着传统人工采挖方式,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

“一亩十分地,一挖就半月。”操作该台麦冬收获机的80后机手曹正东是三台县芦溪镇琴山村人。他从小看着父辈辛劳采挖麦冬,感触颇深。

2012 年,曹正东与到三台县调研的农机院研究员郭曦偶遇,在进行深入交流后,他更加坚定了采用机械化的想法。

“像曹正东这样肯动脑筋、力图改变落后生产方式的人在农村很少。农机行业搞的是应用型研究,经验丰富的农民、机手的想法往往能为我们带来新思路。”郭曦说,“合作社在生产一线,最能提出准确的技术需求,通过建立长期持续的‘研发+试制+改进’研发关系,充分结合双方优势,不断完善机具性能,为实现农机与农艺的融合打下坚实基础。”

一场实验室理论研究与田间实践作业相结合的麦冬采挖机械化产学研合作模式就此展开。

为什么实验室的数据和实际应用相差那么大?使用中还要改进哪些细节?农机院科研人员走出实验室,一次次到田里与曹正东等生产一线实际使用者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日渐消弭了研究设计和田间生产之间“最后一公里”的阻隔。


不断创新推出九代技术

农机具研发并非一蹴而就,对于小众化的中药材挖掘机具的研发尤为如此。在2012至2019年的8年时间中,面对研发成本等方面的压力,农机院工程师们咬定青山不放松,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

2014年,掉果率、破损率高问题得以解决;2015年,挖掘不充分问题得以解决;2016年,故障率高、碎土不均匀问题得以解决……直到2017年,首台相较成熟的第七代麦冬收获机下地工作,当年便实现了良好的收获效果。

“每一代的麦冬收获机我们都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看着它得到农民朋友的认可,我很欣慰。”郭曦说。

目前,麦冬收获机已发展到第九代机型,整机由拖拉机带动,可一次性完成深度挖掘、碎土输送、循环筛分、集条收集,作业幅宽1~2 米,作业耕深 20~30 厘米,经4次筛分,最快采收可达 2 亩/小时。曹正东说:“今年全合作社有20台试用机投入使用,完成了约3000亩的麦冬采挖。整机轻便灵活,操作也较简单,不仅效率高且掉果率低、作业质量好,同时还有耕整地的功效。”

传统采收需 20 个工/亩 ,每 亩 采 收 人 工 费 用2400元,而机械化采收费用800元/亩,不仅效率提高100倍左右,且每亩地可节约至少 1600 元的人工费。“三台县麦冬种植面约5万亩,若全部实现机械化采收,每年仅采收费用就可节约8000万元左右。”赵帮泰表示。

第九代麦冬收获机得到了农户的认可。“每亩节约人工成本1600元,我种了200亩麦冬,算下来光人工成本就比以前少了30多万元。”安州区宝林镇大沙村种植大户赵强说,“机器采挖完以后我就不犁地了,旋耕一遍就好了。”


加快推进麦冬采挖机械化

在政策利好下,农机院也正着手将麦冬收获机纳入农机购置补贴名录的申报工作。“三台县麦冬种植面积近 5 万亩,机械化收获比率仅为 5%。在人工成本高、雇工困难的当下,机械化采收意义重大。申报成功后,将大大提高农民使用机械化收获的积极性。”郭曦表示,为推进四川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中道地“川药”的发展,亟待大范围推广使用麦冬收获机。该机正式投入市场后,可有效解决采收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问题,为麦冬种植户节本增效。

与大农业不同,中药材机械的个性化需求使得其通用性受限。四川省农业机械鉴定站二级研究员蒋立茂查验该麦冬收获机后,给予充分肯定,表示“农机院+合作社”的创新研发模式值得借鉴,并提出要研发针对不同地区的麦冬收获机具。

郭曦也直言:“由于中药材品种繁多,且多种植在丘陵、山坡地带,采挖难度系数大,机械化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当前,农机院正结合我省中药材机械化种植采收短板的实际,加快研制、推广适用于不同地形、土壤条件下种植道地“川药”的“道地”新机具。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