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至高山好吆喝——浅谈遂川县 “扶贫工作”网络舆论热点应对

2015-09-30 16:18:05 来源:遂川新闻网 作者: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推至高山好吆喝
——浅谈遂川县 “扶贫工作”网络舆论热点应对

中共遂川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刘大春
 
    遂川,系原中央苏区国家级贫困县,全国罗霄山脉集中连片扶贫开发攻坚县。脱贫致富是老区人民素来愿望;扶贫工作是县委、县政府的重点工作,更是在省内外能叫得响的一项品牌工作。近年来,遂川扶贫工作被国家人事部、国务院扶贫办评为“全国扶贫系统先进集体”,2008-2014年连续被评为全省扶贫(移民)工作先进县。

    近期,因为一则新闻报道,将遂川县“扶贫”工作推向了网络舆论的“风口浪尖”,处于网络舆论危险的“高山”地带,瞬间引发成了网络舆论热点。但县委、县政府直面舆论热点,借势舆论“高山”,冷静分析,沉着应对,妥善转化,实现了网络舆论的扭负为正。

    一、一则报道,引发舆论热点

    8月25日,《半月谈》杂志(2015第16期)刊发了一篇题为《贫困村的脱贫呼唤》;8月31日,半月谈网站刊发了题为《背起债务脱贫 贫困村直呼“压力山大”》的文章。两文反映省内一些偏远山区贫困村(其中特列举了我县珠田乡大垅村),在完善基础设施、推进扶贫开发等工作中欠下了一些债务,呼吁政府及社会予以重视,妥善化解贫困村集体的债务,以缓解贫困村负债压力。两篇文章直面贫困村现实,所述内容客观真实。

    然而,9月9日上午8:36,中国青年报(09 版)刊发该报记者袁贻辰报道《一个越“脱”越贫的村庄》,单独以我县珠田乡大垅村为例,报道内容与贫困村事实发生严重偏离。随后,国内各大商业门户网站为增强吸睛效果,纷纷更改标题在头版头条转载;网络舆论瞬间发酵,焦点热度直线上升。根据大江舆情截至9月9日上午10:30的统计数据显示,有关中国青年报报道《一个越“脱”越贫的村庄》的新闻转载量约140余篇;微博转评量约200余条;网民评论大多集中在搜狐、腾讯、新浪等门户网站上的新闻跟帖中,总共约800余条;网民评论以负面居多,认为国家拨款被层层贪污的观点不在少数。另外,依据《一个越“脱”越贫的村庄》所述内容,一些网站刊发专题评论,使网络舆论与农村事实的偏差越来越大。

    传统媒体引发,新兴媒体发酵。一时间,国内众多媒体纷纷致电我县相关单位及有关领导,要求了解有关情况,欲作后续报道。《一个越“脱”越贫的村庄》在网络引发的舆论热点,引起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重视,并在省网信办的《舆情信息》专报上做出批示。一则新闻报道,短时间内,使整个遂川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

    二、危居“山巅”,借力扭负为正

    突然而来的网络舆论热潮把遂川推向风口浪尖,处于危险的“山巅”地带。若应对不妥,则从山巅坠下,粉身碎骨;若应对妥当,则又会产生出乎意料的宣传效果。俗话说,高山顶上好吆喝。此时,就像一台戏,舞台序幕已开,灯光已亮,广大观众(网民)的眼睛已聚焦舞台,就等遂川怎样唱戏。

    9月9日下午2:30,县委、县政府迅速召开网络舆情处置工作会议。会议对《一个越“脱”越贫的村庄》网络舆论热点作出如下分析:一是《一个越“脱”越贫的村庄》所述内容不实。脱贫,是指群众脱离贫困;脱贫的主体是群众;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加大了扶贫力度;党和政府的扶贫福祉充分惠及了珠田乡大垅村全体村民。当前,我们大垅村民产业有所发展、生活明显富裕;全体大垅村民共享扶贫成果是事实。扶贫,是指扶助群众脱离贫困;扶助对象是群众;大垅村“两委”班子执行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大力实施惠民项目,扶助群众脱贫。作为扶贫工作实施主体——大垅村“两委”不存在“贫”与“脱贫”之概念。报道以《一个越“脱”越贫的村庄》为题,若“村庄”指整个大垅村民越“脱”越贫,则与事实不符;若“村庄”指大垅村“两委”,则扶贫工作实施主体不存在“贫”与“脱贫”。由此可见,《一个越“脱”越贫的村庄》整个报道内容与事实严重偏差,在事实面前站不住脚。二是长篇文字不利于网络传播。《一个越“脱”越贫的村庄》为文字报道,不是图片与视频,且总字数3558字,篇幅较长,其载体不适合网络迅速传播。三是网络活跃主体对报道内容不感兴趣。《一个越“脱”越贫的村庄》引发的话题为“脱贫”与“扶贫”。这一话题,占网民总数24.6%的网络活跃群体——青少年学生不感兴趣;占网民总数4.1%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关注此话题,但这一群体较为理性,一般不轻易在网络发言。可见,就网民传播主体而言,不利于该话题的传播。

    会议对《一个越“脱”越贫的村庄》网络舆论热点应对作出如下部署:一是密切关注。县网信办密切关注舆论动态,每4小时统计上报一次有关数据,为下一步应对措施提供参考。二是主动发声。主动全面反映遂川县扶贫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及珠田乡大垅村的巨大变化;对《一个越“脱”越贫的村庄》的内容和观点不辩不论,事实传达出来了,谬论不攻自破。三是请求支援。请求省、市网信部门及中央、省、市主流媒体提供舆论支持,放大遂川县正面声音,还原事实真相。

    会后,我县坚持“网下、网上”两条腿走路。在“网下”实际工作中,我县组织工作人员深入珠田乡大垅村和县扶贫办了解实际情况、解决实际困难。在“网上”,我县采写了大量数据详实、图文并茂、点面结合的脱贫扶贫新闻稿件,并通过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刊播。特别是,央视栏目《经济信息联播》播发新闻《江西遂川:扶贫干部的心愿 助村民走出大山》;央视栏目《经济半小时》刊播报道《从买不起盐到年入20万 看大棚菜如何领贫困村成功逆袭》;《人民日报》刊发评论员文章《江西贫困村回应“扶贫负债” 村里虽负债 村民在脱贫 债务将通过发展村级经济等化解》、《扶贫扶出债 窟窿打哪来(民生观)》;央广网《中国之声》栏目发表对我县扶贫工作的电话录音采访报道《江西吉安遂川县村镇背债搞发展 无奈申请贫困乡成出路》等中央级主流媒体的重要稿件起到了定海神针作用,迷茫的网络舆论逐渐清朗起来了;同时,借此机会,我县的正面声音得到有效放大,遂川县扶贫成就及大垅村的巨大变化在网络上得到呈现。

    根据大江舆情截至9月11日上午9:00的统计数据显示,有关中国青年报报道《一个越“脱”越贫的村庄》的新闻转载量约310余条,微博转评量约350余条,网络舆论热度渐趋平稳。

    三、几点思考,提高应对能力

    1、善用媒体。扶贫工作是遂川县的一项品牌工作。经《一个越“脱”越贫的村庄》报道,短时间内,网络舆论的方向与客观事实发生了翻天逆转。由此可见,作为基层干部,我们要深入贯彻《关于加强全省领导干部互联网舆论引导能力建设的意见》,不断提高运用媒体来放大正面声音的能力;要善于把媒体监督当作一面“镜子”,借助媒体倾听民声、掌握民情,发现问题、改进工作;要善于将媒体变成自己手中的“望远镜”和“显微镜”; 要善于借助媒体释疑解惑、凝聚力量;要善于把媒体当作“减压阀”,通过媒体回应疑问、引导舆论、理顺情绪、教育群众、稳定人心。

    2、善待媒体。在《一个越“脱”越贫的村庄》舆论热点应对过程中,面对记者的来访来电,个别领导干部存在巧舌如簧“打太极”、封锁消息“捉迷藏”、推脱责任“踢皮球”的现象,消极对待媒体记者。其实,不管我们是否愿意,都没有办法远离媒体独处一隅,并且随时可能成为新闻“主角”。作为基层干部,我们应该抛弃“轻而视之”的观念,要主动与媒体打交道;应该抛弃“敬而远之”的观念,主动与媒体交朋友;应该抛弃“居高临下”的观念, 主动与媒体积极对话,以理性、平等、协商的心态善待媒体,支持媒体开展工作。

    3、善化热点。当今社会已进入“全媒体时代”,信息渠道无所不在,报道触角无孔不入,权力在“聚光灯”下运行;舆论批评、舆论监督已经成为一种新常态。作为基层干部,我们必须面对新形势、必须适应新常态。舆论热点不是事件的起点,也不是事件的终点,而常常是“拐点”。 我们之所以能够处置好《一个越“脱”越贫的村庄》网络舆论热点,就是用好这个“拐点”, 做到了“四个重在”。一是重在媒体联络。网络舆论应对要注重平时工作积累,要主动加强与上级主流媒体的沟通协调,关键时候要有媒体帮助我们发出好声音。二是重在快速介入。遇到网络舆论热点,要迅速启动网络舆情应急机制,主动第一时间介入, 及时准确地掌握事件情况,迅速开展舆论引导工作;有序安排记者采访;全过程监控舆情,及时准确掌握社会舆论走势和动向,对失真信息和谣言组织力量进行回应。三是重在公开信息。“谣言止于公开”。网络舆论热点一旦出现,各路媒体便蜂拥而来。靠封锁消息来遏制社会舆论,往往适得其反,只会越捂越乱、越描越黑,信息空间也就会被流言和小道消息所占据。与其被迫曝光,不如开诚布公。面对《一个越“脱”越贫的村庄》舆论热点,我们是第一时间利用媒体公开遂川扶贫工作事实以及珠田乡大垅村脱贫巨变,让公众第一时间了解真相。四是重在理性引导。面对《一个越“脱”越贫的村庄》的不实报道,我们不争不辩,不打“口水仗”,而是以理性为原则,讲求引导艺术,将群众的情绪向理性、客观、平和的方向引导,消除其围观、起哄心态,促使事态向有利于妥善处置的方向转化。

    责编:谢月明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