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山的由来

2008-11-05 08:00:00 来源:武安市人民政府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武安城东南14里地有个山叫粟山,平地突起,不和他山相连,远远望去,就象一个大粮堆。说起它的名字,还有段来历。那是战国时期,秦赵交兵,秦国探知赵国粮草不丰,人心不稳,就派大将白起率大军来攻邯郸。赵王听说秦兵来得凶,忙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对策,可商量为商量去,没一个人出头。这时老将廉颇上前说:“大王给一万人马,我去退敌。”赵王说:“人马倒有,可军中缺乏粮草呀?”廉颇说:“大王不必担忧,我军有的是粮草。不出三天,我叫秦国退兵。”赵王见老将说得肯定,素知廉颇不是个吹大话的人,想他一定有锦囊妙计,就命令他带兵迎敌。廉颇出邯郸西六,在离城50里的一座小册下安营扎寨。这里南靠鼓山,北临洺水,是秦军进攻邯郸的之路。傍晚,他令士兵把军中的粮食盛到布袋里,都摆到小山上,派人严密看守 ,然后四处贴下告示:粮草重地,任何人不得靠近,违令者斩。第二天白起率大军攻入武安境内,忽然探马来报:“往东二十里,发现赵军粮营,大将廉颇带重兵把守。”白起听了将信将疑,亲自前去察看。不看还好,一看差点儿把他从马上惊下来,只见赵军营中粮食一袋袋、一层层堆积如山,下面军营,大帐连阡,号旗严整。于是仰天叹息道:“粮足兵精,天中助我也!”急忙下令退兵。从此,这个人堆的“粮山”,就称作粟山了。后人还曾写诗记这件事:“山名昉何代?七雄争周鹿。当日虎狼秦,于兹竞角逐。廉颇老将军,山巅虚积粟。秦军不敢骄,赵人免屠毒。”这诗还刻在碑上,就立在粟山的半山腰。 -------- 《宋宫御液的由来》--- 宋太祖赵匡胤未登基时在武安有两个好朋友,就是挂金峪(今南沟村)的韩令坤和韩重赟,所以他常到武安来。一次,赵匡胤要下河东(今山西省),夜宿武安沙洺村,正准备睡觉,忽有酒香飘来,闻之欲醉。他巡着香味找去,原来酒家正在滤酒,于是沽酒而饮,连呼“好酒! 好酒!”只喝了个一醉方休。后来赵匡胤到开封当了皇帝,就命武安拿沙洺的酒进贡,并亲书“宋宫御液”四个大字。 -------- 《午汲小和尚的故事》--- 明朝武安午汲村有个姓李的大财主,家有良田千顷,楼房百间,金银财宝无数。这么大的家产,可就是没个儿子。一天,正当和尚来化缘的时候,家里的给生了个大胖小子,于是就给孩子起名“小和尚”。小和尚长到三、四岁,不哭不笑,财主很发愁。一天,丫环不小心从楼梯上跌下个细茶碗,小和尚听到叮叮当当的板碗声,突然咯咯地笑了。老财主就吩咐家人给小和尚板碗听,嫌彭城的瓷碗赖,专门让人去江西景德镇买细碗供小和尚板。当地就传开了“小和尚板细碗,板一个,笑一笑”。小和尚长到十五、六岁,除了待见从楼上往下板细碗,还喜欢赶集上会,找一帮财主羔子在一块海吃海喝,每回赶会带的银子再多,也不够花。一次,财主叫家人用牲口驮了一驮子元宝跟着小和尚去赶会,可不到后半晌就回来了,一进门只嚷着肚子饿,他爹问:“咋在会上没吃饱饭?”小和尚说:“钱不够了。”财主说:“让家人给你带了一驮子元宝,就是吃猴头、燕窝也用不完呀!”小和尚说:“猴头燕窝算什么?我吃的是画眉舌头。” 小和尚啥好的都吃腻了。一天看见俩穷孩子在夺夺抢抢吃一个红萝卜,你一嘴,我一嘴,津津有味。他觉得红萝卜一定好吃,就给长工说:“明年把咱(午汲)古城地全都种上红萝卜。”古城地十三顷零五十亩,村里的几个铁匠见小和尚种了这么多萝卜,满以为镢头要卖个好价钱,就白天黑来地打起镢头来,没想到刨萝卜的时候,小和尚到地里拔一个咬了口,就呸、呸地吐了,说:“难吃死了,甭刨了,拿犁犁了它吧。” 春天,小和尚看见长工们在地里种谷子哩。秋天,谷穗上结满了数不清的籽儿。他觉得奇怪,问长工:“种啥就能收啥?”长工说:“可不,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嘛。”小和尚说:“给我种元宝吧。”种上元宝十几天,长工从地里刨出俩煤渣块儿给他说:“哎呀不好!地太干,全烧芽了。”小和尚说:“不怕,烧芽了再重种。” 小和尚花钱如土,他爹死后,没几年就把家业败了,只好沿街要饭。有个大雪天,他在一家包铺房下过夜给冻僵了。清早掌柜的一开门吓了一跳,上前细看,认出是小和尚,忙把他搀进柜房里,端给他两碗热饭,小和尚不说三、四就拔拉完了,吃罢后感激地说:“这两年我算受尽了苦,谁还把我当人哩,没想到你咋还给我这么好的饭哩。”掌柜的提醒说“少东家,你不记得了,我是恁家原来的厨子,这算啥好吃的呀!这是你以前咆饺子时扔的饺子边,我晒干 攒了好几席圈,这不过又重煮了煮。”小和尚听了,低下了头.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