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

2017-07-13 08:00:00 来源:行唐县人民政府 作者:政府办日期20170713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1、扭股车

  扭股车是流行于河合、独羊岗等一带村庄的一种民间舞蹈,源于生活,行唐地处山区半山区,旧时交通不便,人们推土运粮全靠木质独轮车,推这种车的人,臀部要左右扭动,以使车子保持平衡。“扭股车”舞蹈就是在此基础上,经过艺术加工而创作出来的。动作特点:推车者以“扭”为主,即臀部不同幅度的左右扭动,加上甩头、耸肩、伸脖、抖臀呈现出一种诙谐风趣、滑稽逗笑的情态。拉车者以“后踢步”为主,辅以优美的舞蹈动作,轻快自如。一般是老汉推车,小孩拉车,或丈夫推车,妻子拉车。车上装有玉米、红薯、瓜类等模型。“扭股车”的音乐为打击乐,乐器有鼓、镲,音乐的轻重缓急与舞蹈配合默契。此舞蹈参加省、地汇演多次获奖,1988年编入河北省《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
  2、上碑杨村秧歌
  行唐秧歌由于群众喜爱,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秧歌在行唐大地遍地开花,几乎村村都设有戏班,为繁荣当时群众文化生活发挥了很大作用,但近一二十年,很多村庄的戏班都“曲终人散”,令人扼腕。目前,仅剩下杨村、信庄、颖南、郄库池村为数不多的一些秧歌戏班仍在艰难维持。其中杨村秧歌较为系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杨村系历史古村,杨村秧歌源于战汉时代,由民间小调发展演变而成,演唱曲调多种多样,旋律委婉动听。杨村秧歌剧团成立于明朝末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安喜全、杨喜的带领下,曾先后到郄库池、牛下口传授秧歌戏。至今“杨村秧歌”还能演唱传统剧目二三十个,口传手抄本的剧目有十五个,已失传了二十余个。杨村秧歌在2010年首届、2012年第二届县民间技艺大赛中连续获得一等奖
  3、太平锣
  在行唐,每逢庙会、展览会等盛大演出活动,太平锣均承担了“压轴大戏”的角色。它以铿锵有力的节奏和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展现了千年古县豁达开朗的民风和百姓享受太平盛世的喜悦之情。在行唐县首届民间技艺展演大赛上,太平锣夺得了民间器乐类特等奖。太平锣的鼓点吸收了戏曲、武术大鼓和秧歌武戏的精华,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其所用打击乐器齐全,主要有锣、钹、手锣、鼓、梆,由此组成了新的锣鼓套子,极大地丰富、扩展了打击乐的表现力,使太平锣适合在更多的同场合单打独奏或配合演奏。太平锣可一群人围坐在一起鸣奏,也可以在行进中击打。舞台演奏的行唐太平锣主要分为三个章节:迎来太平、享受太平、尾声。太平锣躲在结婚、庆典、春节和农闲时演奏。根据场所不同,用不同的鼓点去表现其精神实质,演奏形式生动活泼,音乐格调清新,极富地域色彩,被评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4、柳编
  柳编的原料主要为柳条、荆条、桑条等,并有以麦秸、玉米皮、蒲草等作原料的草编制品。最早的柳编制品着重于生产、生活所需,适用性较强,几乎家家都能制作,可谓:“编筐编篓,家家都有”。柳编长期发展过程中,人们在满足其实用性的同时,注重其美观性,融入了人民群众的审美情趣,其工艺技法也出现了平编、纹编、勒编、砌编、缠编为主的5种。柳编产品的种类也较繁多,有席、筐、篓、簸箕、笆斗、柳条箱、筐箩、花篮等各种类型。改革开放以来,柳编作为民间工艺品走向产业化的道路,做工更为精细,种类不断增加。拓展了如草垫、墙挂毯、酒瓶套、圆筐等多种实用性或装饰性产品。白庙村柳编在行唐最为出色,最具代表性,他们的产品销往本省及周边省、市的同时,还出口到日本、美国、意大利、德国等多个国家,产品深受欢迎。
  其他还有剪纸、美术、书法、摄影等文艺作品在社会上具有一定影响力。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