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勒泰地区五家渠市历史沿革

2019-08-22 17:09:59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九久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西汉以前,今五家渠一带先后为塞种、大月氏的游牧之地,西汉文帝前元四年(公元前176年),匈奴西击月氏控制了西域大部分地区,属匈奴。西汉武帝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汉在西域设使者校尉,为在此建立地方政权奠定基础,西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汉朝在乌垒设西域都护府,匈奴日逐王先贤掸率众降于汉,西域含今市境一带正式纳入汉朝版图。

  魏文帝黄初三年(222年),魏赐车师后部王“壹多杂守魏侍中”,号大都尉,天山以北皆为车师后部管辖。

  前凉建兴二十三年(335年),西域悉归前凉统治,本区由前凉西胡校尉杨宣管辖。

  东晋安帝元兴元年(402年),柔然大破西北部的匈奴遗部,吞并诸部,本地区属柔然。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年),高车反抗柔然,西迁至车师西北部,本地区一带受高车控制。

  孝明帝熙平元年(516年),柔然大败高车,重又控制本区。

  西魏废帝二年(553年),突厥取代柔然雄踞漠北,突厥木杆可汗继位,准噶尔盆地南部的铁勒诸部归其统治。

  唐朝平定高昌,统一西域后,设置伊、西、庭3州。庭州设置于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辖金满、蒲类、西海、轮台4县,今五家渠地域在轮台境内。武后长安二年(702年),设北庭都护府,同时置轮台都督府。今市境北部残留数十千米古道,称“唐朝路”,为“丝绸之路”新北道碎叶路(庭州到碎叶)遗迹。唐武宗会昌年间(841~846年),回鹘部众大举外迁,其中一支进入北庭,史称“高昌回鹘”,庭州范围属其管辖。

  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辽王朝耶律大石占据北庭,西州回鹘臣属西辽,庭州属西辽。

  蒙古成吉思汗四年(1209年),臣属于西辽的高昌回鹘改向蒙古称臣,宪宗蒙哥元年(1257年),蒙古在西域设别失八里行尚书省,今市境一带为其彰八里城辖地。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重设北庭都护府。至元二十年(1283年),设置别失八里等地宣慰司,直接统辖天山以北军政事务。元顺帝至正六年(1346年),东察合台汗国建立后,又为其领地。

  明永乐十六年至宣德三年(1418~1428年),瓦剌势力西进,控制了天山北路地区。明末清初,瓦剌(又称卫拉特、厄鲁特)分为四部,今市境先属和硕特,后属准噶尔部的垂木伯尔游牧地。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历经康、雍、乾三朝,历时68年的平定准噶尔叛乱以清廷的胜利而告终。次年,在乌鲁木齐设都统,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改为迪化直隶州,今市域为其所辖。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设省;次年,迪化州升为府,同时增设迪化、昌吉等6县,本地为迪化县、昌吉县所辖。

  民国十七年(1928年)设置乾德县,本地地域属迪化道(后为专区)管辖的乾德县、昌吉县的一部分。

  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军十七师进驻迪化专区各县,帮助地方建党建政,并开荒生产建立军垦农场。

  1950年6月,王震陪同彭德怀到此考察。

  1951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军十七师冬耕队到此开荒。

  1952年3月,十七师师长程税长率队勘察修筑水库,“五家渠”开始被作为地名使用。

  1953年11月,十七师更名为农六师,师部由迪化迁至五家渠。五家渠当时为三五户人家的自然村落。农六师所属的猛进农场在五家渠南北一带开荒生产,八一农场在乾德县梧桐窝子一带开荒生产,十六团农场在蔡家湖一带开荒生产(地跨乾德、昌吉两县)。

  1954年2月,乾德县更名为米泉县,同年7月昌吉回族自治区成立(1955年改为昌吉回族自治州),本地地域属昌吉回族自治区(州)管辖的米泉县和昌吉县。1983年和1997年昌吉、米泉分别撤县设市,本地地域仍属两市管辖。

  2002年9月17日,农六师所属的101(全部)、102(大部)、103(大部)3个团场和师直五家渠(全部)的地域从原米泉市、昌吉市析出,成立五家渠市。五家渠市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县级市。

  2004年1月19日,五家渠市正式挂牌,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县级市,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师部所在地,实行师市合一管理体制,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管理。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