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脱贫故事】阿勒泰市:“奶牛村”变成“奶酪村” “牛气哄哄”奔小康

2021-01-23 08:00:00 来源:阿勒泰市政府网站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在阿勒泰市萨尔胡松乡有一个因养殖奶牛而小有名气的小村庄,全村共有210户人家,他们因养殖脱贫,又依靠生产加工而致富,从“奶牛村”发展成为如今的“奶酪村”,库尔尕克托汗村通过发展养殖产业,延伸产业链,提高了养殖的综合利用效益,增加了经济收入,成为阿勒泰市在全力打赢实施脱贫攻坚战的生动实践。

村民叶尔波拉提·沙海是村里典型的奶牛养殖户,1998年开始养殖牛,从最初的1头发展到现在的20头,从最初的人工挤奶到应用机器设备再到绿色食品深加工,叶尔波拉提·沙海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致富路,




谈起最初的养殖之路,叶尔波拉提·沙海说:“那时候村里挨家挨户都养牛,靠售卖肉制品或出售鲜奶增收,当时刚好家里有1头奶牛,每天挤出来的牛奶喝不完,我们就想着也拿出去卖,觉得挺好的,每天都可以有些收入。”

尝到了甜头的夫妻二人,想着扩大规模,勤劳的叶尔波拉提·沙海就贷款买了播种机。“我们想着靠播种赚钱,最忙的时候一天能播150亩地,就这样攒了点钱,拿着这笔资金又买了几头牛来养。”叶尔波拉提·沙海说:“牲畜数量上来了,鲜奶的产量也高了起来,收入也比以往高了很多。”




2007年,勇于尝试的叶尔波拉提·沙海积极响应牲畜品种改良的政策,到昌吉调研考察后,购买回来了几头黑白花奶牛,同时为了让这次的尝试有保障,叶尔波拉提·沙海还购买了一台小型挤奶器,这对于当时村里其他人来说是个“稀罕玩意”。叶尔波拉提·沙海:“当时政策好,每头牛有1000余元的补贴,我们就勇敢的尝试了下,想着能不能赚钱就指望他们了。”

在夫妻俩的共同努力和精心饲养下,牛奶的产量和质量都提高了,闲不住的夫妻俩,又开始琢磨着下一步发展,一次偶然的机会,夫妻俩发现了新的商机,逐步实现从养殖到家庭小作坊生产的过度。




“平时媳妇会把喝不完的牛奶就做成奶疙瘩,周围的村民都说好吃,渐渐的就有人打电话给我们预订,后来我和媳妇一商量,决定开始正式做奶疙瘩、奶酪等奶制品。”叶尔波拉提·沙黑说。

叶尔波拉提·沙海给记者算了一笔收入账,现在家里每天能够生产80公斤牛奶,另外售卖奶疙瘩等奶制品每个月能增收2000元,一年纯收入能够达到18万元。“不久前,我们还翻修了牛棚,建成了彩钢混凝土的现代化牛棚,扩大了牛棚的面积,为后续扩大养殖规模也留下了空间。”经济收入的稳步提升,让夫妻俩日子越过越幸福,越过越红火,对于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




近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更多的农户牧民乘着脱贫攻坚政策的双翼,彻底的摆脱了贫困形象。“叶尔波拉提是我们村第一家引进改良牛,也是第一个将机械用于牛奶生产的,如今我们村50%的牧民引进了改良牛,并且全村有20多户牧民开始小规模制作奶制品,日加工鲜奶4000多公斤。”库尔尕克托汗村党支部书记海拉提·马那甫介绍说:“今年我们计划成立奶酪加工合作社,组织更多村民发展奶制品加工,真正将奶牛村发展成能让大家共同致富的奶酪村。”(阿勒泰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世恒)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