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鹰技术:蕴含丰富游牧文化 家族式传承

2017-10-21 18:51:37 来源:中国小康网 作者:戚晓雪 责任编辑:邓丹凤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鹰,是一性情凶悍的猛禽。用鹰作狩猎工具,不知起源于何年何代。到了清代,便有一些满族人以其为职业,成了“野鸡差”和“鹰手”。放鹰,除了收益外,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所以在承德北部满族聚居的地方,这一活动历久不衰。捕鹰满族“鹰户”捕鹰,有独特的方法和技能。俗话说,“二八月过黄鹰”。每逢这个季节,蓝天里盘旋的鹰举目可见。特别是旧历八月份,是当地人们捕鹰的最好时机。

训鹰,要在鹰进食的时辰将鹰带到空阔的地带,解开脚扣,让鹰自由飞翔,然后举起平时架鹰喂食的一只手臂,喊着口令,让鹰飞回手臂吃食。训练开始是在人少的地方,然后是在人多的地方,直到在任何地方只要鹰听见口令,就飞回主人手臂上才算大功告成。这只是初步的训鹰,鹰毕竟是野生的动物,要让他们与主人合为一体,就必须让它们熟悉和了解人类的世界,这称之为“熬鹰”,这个过程一共需要八天到十五天的时间,鹰与人随时都在一起,晚上休息的时候还要拴只狗在旁边,直到鹰能够在训鹰人的肩上、臂上安心进食甚至睡觉,那么就等于熬出来了,但是还不够,鹰本身的体质也是需要调整的,这就叫调膘水,“膘水”也就是鹰肚子里的油水,鹰每天都要吃约三两上好的新鲜牛肉,让它吃饱,吃好,然后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就要控制鹰的食量,每天仅让它吃成饱,让鹰保持在最佳的膘水。

训好鹰之后,就要开始放鹰了,架鹰者站在高处观望,让人用棒敲打树丛将野物轰出,这叫赶仗,发现有猎物跑或飞出,鹰会立即尖叫着俯冲下去捕获猎物,架鹰者要尽快赶到取下猎物,只给鹰吃点动物内脏,不可喂饱,等到了次年的早春,就要将鹰喂饱,让鹰回归大自然繁殖后代。

鹰是空中霸主,不管是满人也好,蒙古人也罢,都以能驯服一只高傲狂野的鹰为是否有能耐的评判标准之一。

因为训鹰有着一套环环相扣的科学方法,因此,鹰手基本都是家族式的,一般是鹰手首领一人,统领十人。奉祀礼部管理的鹰手,朝廷不发饷银,而是拨给土地,让他们种田交租维持生活。为了清东陵的祭祀活动,把闷葫芦场的24顷地拨给4姓鹰手耕种,边、赵、李、李4支鹰手队伍携家人浩浩荡荡来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落户,人们遂把这里称为“鹰手营子”。(戚晓雪)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