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皇县水务局

2015-06-19 08:00:00 来源:赞皇县政府 作者:赞皇县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赞皇县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94.5mm,且年内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7%左右,全县水资源总量12827.59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占水资源总量的59.3%,地下水占水资源量的40.7%。有槐河、济河两条主要河流。其中槐河长65公里,济河长36.5公里。共有中型水库两座,白草坪水库和南平旺水库,小型水库63座,其中小(一)型水库9座,小(二)型水库54座,总库容1.19亿立方米,有塘坝97座,总库容为330万立方米。有槐北、槐南、平旺三条中型万亩灌区,其中槐北干渠长35公里,槐南干渠长36公里,平旺干渠长20.5公里,三条灌区可使全县近15万亩耕地得到适时灌溉。
建国后,全县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大搞水利建设,拦河筑坝,修建水库塘坝,开渠引水,打井发展地上水灌溉,曾经过两个高潮。1956年至1960年,水利建设以治水与治土相结合,修了许多蓄水工程。1958年贯彻“以蓄为主,小型为主,民办为主”的治水方针,掀起了水利建设高潮。到六十年代初已修建小型蓄水工程180多座,但1963年的大洪水将大部分工程被冲毁。
1970年至1980年,贯彻“以小型工程为主,中型工程为骨干”的新方针,全县开始着手建设大型骨干工程,先后谋划了白草坪水库、竹山水库等蓄水骨干工程。竹山水库开挖基槽后停工。白草坪水库再次动工兴建。经过全县人民的艰苦奋斗,努力拼搏,手拉肩扛建成白草坪和平旺两座中型水库,并一鼓作气兴建了两座水库的配套引水工程,槐南渠和平旺渠两条中型灌渠,两条万亩灌区的修建,为我县的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全县农业生产大幅度上升,至今两条中型灌区的工程效益仍然十分突出,特别是槐南灌区,年灌溉亩次达15万亩次,年引水量1600万立方米,在此期间各社队也都自力更生修建了一些水库、塘坝和渠道。使全县水利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促进农业生产,改变全县的经济落后面貌,粮食增产丰收,效益明显。同时也激发了群众自力更生搞水利的积极性。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县水利工程设施已分布较广,“望天收”的状况明显好转,但北部张楞、行乐、龙门等乡的缺水状况依然严重。为此,县委、县政府带领水利部门积极谋划,深入调查研究,跑办实施了槐北灌区引水工程。槐北灌区引水工程自1993年开工,经过3年奋战于1996年1月全线开通,使北部7乡35村,4万亩耕地,2万亩枣园(当时),得到有效灌溉。同时,可以解决11692人和1480头大牲畜的生活用水困难。省领导称赞该工程是“规模最大,速度最快、质量最好、效益最高”的县级水利工程。
与此同时,渔业生产从无到有,现有养鱼水面6530亩,实际养鱼水面5000多亩,每年都从外地引进鱼种,达到了自育、自养,渔产值27万元。
进入新世纪以后,水利工作积极围绕新要求,面对新任务,立足新情况,提出了“切实抓好四项改革,全力推进四项工作,努力构筑四大体系”的总体目标。“四项改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四项工程”:推进整个水利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法制化;推进水资源管理一体化;推进节水型社会建立;推进水环境修复。“四大体系”:围绕中小型水库加固、河坝修筑建设、努力构筑防洪保安体系;以发展滴灌、微喷、管灌为重点,以三大渠灌节水防渗为突破口,努力构筑高效节水体系;加强旱庄人饮解困工程建设和集雨工程建设,努力构筑供水保障体系;突出大自然的自我修正功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一齐上,结合退耕还林、还羊,封山禁牧,努力构筑水保生态体系。在这一个工作方针的指导下,水务局抢抓机遇于2003年、2004年先后争取资金近3000万元对平旺水库、白草坪水库这两项县内主要骨干工程进行了除险加固全面大修。在此期间还对槐北、槐南、平旺三大灌区进行了防渗改造,对30余座小型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近年来我县饮水解困、水保生态,两河治理、节水灌溉等各项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饮水解困截止目前共解决135个村9.24万人口的饮水困难;成功地建设了20条小流域,共计216平方公里;封山禁牧48平方公里;节水灌溉面积达到8.8万亩。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