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市丧葬习俗:实行火葬 城市农村各不相同

2017-01-10 19:37:31 来源:中国小康网 作者:张美玲 责任编辑:朝画西施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张家港市旧时贫富悬殊,有钱人在老人生前就备“寿材”与墓地。死后,从发“讣文”、“殡殓”、“吊奠”直到“断七”、“百日”、“周年”等,丧仪繁杂。尤其开丧出殡,雇乐手奏哀,请僧道诵经,极尽奢糜。普通劳动者生活困苦,人死往往借债营葬,薄棺殓,芦席卷,埋入土内。无地的葬在义冢。解放后,殡葬、奠仪都有改革。50年代沿用土葬,60年代提倡棺木深埋。乡间,人死后,先向亲友“报丧”,再择日开丧,亲友前往吊唁,俗称“吃素饭”、“吃豆腐”,沙上称“吃米饭”。殓前为死者沐浴更衣,理发整容,放置前屋;挂帏幔,设灵座,供死者“牌位”、遗像,设香烛斋羹祭奠。直系子孙披麻戴孝,其它亲友发一白布束腰,或臂佩黑纱,表示哀悼。出殡时,子孙先行,棺木居中,亲友随后,直至墓地安葬。1966年后推行火化。1975年起全部实行火化。在开丧当日将死者用车船载至火葬场,亲属向遗体告别,然后火化,家属将骨灰盒捧归。干部职工,由生前单位开追悼会,寄托哀思。乡间丧葬后大多设灵座,放置遗像,每七日祭一次,七期为限。(张美玲)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