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萧山籍县令韩惟论墓修缮完毕

2015-05-07 08:03:00 来源:萧山区政府门户网站 作者:萧山政府网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400多年后仍被后人念念不忘

  在临浦镇三峰村周家湖自然村待诏山南麓“隐匿”着一个较为有名的墓地,乍眼一看,它与普通墓地并无太大区别,但细细考察一番才知,这座墓已有403年历史了,且墓地的主人是明代的一位萧山籍“清官”韩惟论。

  因为他的清明贤能,后人为他立祠纪念,翻遍中国的历史,被百姓立祠纪念的县令其实并不多。

  清明乡贤深受后人爱戴

  韩惟论,字仲言,号玉吾,是义桥镇韩家汇人。明代时,他中举后便在福建沙县担任“教谕”,当时,沙县“文教不兴”,他到任后就建了“兰建堂”,专教孩子们读书,沙县从此出了不少秀才。与沙县相邻的是南平县,那里的“教谕”就是大名鼎鼎的海瑞,两人常有诗文往来,并结为好友。后来,韩惟论升任山东汶上县令离开沙县时,“从未妄赠人者”的海瑞还从自己的俸禄里拿出一两银子赠予他。

  韩惟论在汶上当县令时,为官清正,颇得民心。根据史书记载,他妥善处理过兵民之争,制止军人抢夺财物,还锄奸扶贫,做了数不清的好事。后来,他的父亲去世,他便回萧山服丧3年,服满3年后,汶上的百姓向官府请求,请韩惟论回来当县令。不想,正是那一年,韩惟论在义桥因病逝世,只活到48岁。

  这位清明贤能的县令,在异地受到百姓的爱戴,也更让家乡的人们骄傲。自他去世后,韩家后人年年都会来墓地前宣读祭文、奉上祭品,扫墓祭拜他。

  80万元专项资金修缮墓地

  现存的韩惟论墓地坐北朝南,是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由他的第4个儿子持疆为他而立。墓基呈半圆形,圆形封土;墓面宽3.7米,深2.69米,墓包高约1米;墓表镌刻8列24字“明山东汶上令韩公玉吾之墓”,墓前安祭桌。在这座古墓周边,还有5座墓,均为韩惟论5个儿子的墓葬,俗称“拥父墓”。

  400多年过去了,韩家汇自然村的村民们依然对这位乡贤念念不忘、年年祭祀。64岁的村民韩观明说,韩惟论是他们湘南韩氏第15世孙,小的时候就已从父辈口中得知这位家族的“名人”,孩童时代常常跟随父母来墓前拜祭。“直到现在,每年清明节,我们村里少说也有五六十人自发前来拜祭这位祖先。只是,由于年代久远,墓前杂草丛生,墓四周也已成为塘渣地,下雨的时候,山上的烂泥还会掉下来,严重破坏了这座古墓……”韩观明告诉记者。

  记者翻阅资料发现,这座古墓曾在20世纪90年代被列为“萧山市文保点”,后来,萧山撤市设区,“文保点”的头衔也被撤了下来;3年前,相关单位为古墓申报“杭州市文保点”,可惜直到现在,也未收到批复结果。

  再拖下去,这位乡贤的墓地怕是要毁了!韩氏族人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3年前,韩观明、韩松涛和韩强炳等一批热心族人开始奔走相告,希望筹集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古墓进行修缮。族人们很给力,48位村民自发筹款30万元修缮资金;后来,区文广新局、义桥镇政府得知后,也共计下拨50万元资金,为保护这一不可移动文物尽了力。

  资金到位后,村民们专门成立了一个修缮小组,规划、设计,甚至于修缮工程全由这些能干的人们一手搞定,直至昨天,整个修缮工程终于完工。韩惟论墓修缮工程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墓地基本未有改动,不同的是,墓前2亩地范围内,多了一个古色古香的“待诏亭”,亭内立有“韩惟论墓重修碑记”,正反两面分别记录着韩惟论的生平事迹和后人筹款修缮名单;亭前还砌起了高高的石磡,并设有木桥、小水池等景观。这样一来,韩惟论墓不仅被较好地保护起来,还成了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实在是一举两得。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