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践在湘湖

2019-08-17 16:47:00 来源:萧山区政府门户网站 作者:萧山政府网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周新华


卧薪尝胆,励精图治,雪耻复国,越王句践的经历,谱写了一曲慷慨激昂的人生壮歌,数千年来依旧振奋入心,甚至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的确,在吴越争霸的历史风暴中,句践无疑成了故事的主角。

史载,公元前497年,越王允常去世,其子句践继位。吴王阖闾乘越国丧乱之际,兴兵伐越。两军在槜李(今嘉兴西南)一带展开决战,句践用奇计大败吴军,吴王阖闾也被击伤,不久即卒于携李附近。

之后吴王阖阎之子夫差即位,誓报杀父之仇。公元前494年,句践主动兴兵伐吴,两军在今太湖附近的夫椒展开激战,结果越军惨败,句践退守被困会稽山中,终因吴王不断追杀,最后只得屈膝求和,无条件投降。公元前492年,句践奉夫差之命,入吴宫为奴。句践夫妇人吴宫之后,忍辱负重,过了两年多的屈辱生活。夫差觉得句践已然丧失志气,不听伍子胥的忠告,于公元前490年将句践等人释放回越,还封了他百余里的土地。

句践归国后,决心雪耻复国。史载句践为了激励斗志,夜里睡在柴草之上,在门前悬挂苦胆,出入尝之,后来终于打败了吴国。这就是众所周知的“卧薪尝胆”的典故。其实,“卧薪尝胆”只是越王句践刻苦自励、发愤图强的一个细节,也是对其精神的一种形容。句践被释放归越后,为了沼吴复越,“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费尽心机,采取了种种措施,凡此,都属卧薪尝胆的范畴。

公元前476年,句践突然大举攻吴,将吴都围困了三年,终于灭掉了吴国,吴王夫差自缢而死。灭吴后,句践又乘胜北渡,终成一代霸主。

湘湖作为越国的重要军事基地,自然留下了很多关于句践的传说和史迹。城山越王城自不待言,此外还有萧然山、鸡鸣墟、航坞山、老虎洞等传说。

萧然山也叫萧山,即今湘湖东南岸的主要山岭西山。其名之由来有一说,谓句践战败后曾带残卒退守于此,四顾萧然,故而得名。鸡鸣墟则是春秋战国时期钱塘江南岸的重要渡口,位于湘湖西北侧,《越绝书,外传记地》说:“句践将降,西至浙江,待诏人吴,故有鸡鸣墟。”

航坞山位于湘湖东北20公里处,也曾是越国的军事要塞之一。据《越绝书》载,越军在这里的设施有“石塘,“防坞”“杭坞”等处,“石塘者,越所害军船也”;“防坞者,越所以遏吴军也”;“杭坞者,句践航也”。由于句践及越军在航坞山频繁活动,故航坞山又名“王步山”,民间至今仍有此称呼。

老虎洞山在湘湖西北岸,半山腰有一个上下贯通的天然石洞,洞高十余米,洞内怪石嶙峋,中部狭窄,仅容一人爬攀出入,人称“老虎洞”。当地相传,这里曾是越王句践卧薪尝胆的地方,据说明代大学者刘宗周还曾为此撰联,云:“此地曾传尝胆事;我来犹忆卧薪人。”

另外,湘湖以东约5公里处有长山,古名荏山。荏即荏草,为一年生芳香草本植物,其果实可榨油,旧志曾有“越王种荏于此”的记载。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