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剑飞: 胜利比预计 来得更早些

2020-03-20 08:27:00 来源:萧山区政府门户网站 作者:萧山政府网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邵剑飞,区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体液组组长,浙江省援武汉第二批医疗队队员之一。1月22日写下请战书,1月28日赶赴武汉抗疫一线。连轴转的52天,邵剑飞在武汉天佑医院从事病毒标本检验工作。

昨天,是邵剑飞来到武汉的第52天,也是他安全离开武汉的日子。他说,胜利比预期来得更早些。

越危险越要冷静

邵剑飞从事临床检验已经30年了。1月28日,他以浙江省援武汉第二批医疗队队员身份,与151名队友一起飞抵武汉。“机场里冷冷清清,满鼻子消毒水的味道,马路上空无一人。”落地的那一刻,邵剑飞就意识到,武汉的疫情很严重。

邵剑飞所属的小组,由来自浙江各级医院的10名检验科医生组成,主要职责是支援武汉天佑医院检验科建设和运行。与医院其他地方相比,检验区防护措施相对薄弱。“一条大通道,没有严格的防护隔离,从病毒强大的传播性看,这是一件相当危险的事情。但危险面前,只有冷静才能解决问题。”队员们马上跟该院沟通。医院用一天半时间隔出了三个区。

分区隔离后,从外面进入检验室,要经过清洁区、缓冲区、污染区三道门,再加上隔离服、防护服、口罩、手套等一系列装备,防护等级明显上升。武汉天佑医院检验科主任李明,对这个“三区隔离”的做法频频点赞,认为是筑起了检验科“零感染”的第一道防线。

每天5小时,和病毒正面交锋

回忆这52天的经历,邵剑飞说,在这支医疗队伍中,检验科医生十分特别,虽然不是和患者直接接触,却是离病毒最近的人。邵剑飞每天要面对的是大量检验标本。阴性还是阳性,邵剑飞的任务是快速、精准地给出答案。

一天分成5个班,每班5小时,邵剑飞和同事轮岗值班,“每天连续上班的5小时中,至少要检验160个病毒标本,包括血常规、生化、凝血检验等等。没有一点空闲时间,神经必须高度紧绷,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感染。”

在相对封闭的空间里,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两个口罩,两双手套,即使什么也不做,也会感觉压抑。邵剑飞坦言,这样的状态,让他差点“缴械投降”,“还好我挺过来了。”

那天在工作中,他突然感觉胸闷气短,眼前发黑,并且一直冒虚汗。“我连忙扶着墙,找到一张凳子坐下,大概坐了20分钟,才又站起来,重新投入到工作中。”

“身边有同事么?”记者问。“有,但没叫他们。”邵剑飞回答。

检验室到处都是病毒,为减少传播,医生们尽量不交流。当时,大家都在工作,谁也没注意到。邵剑飞说,坐下来后判断了一下,应该是连续的高强度工作导致的,歇一会儿就能缓过来。缓过劲来的邵剑飞立刻把手上的活续上。忍一下,是邵剑飞常常给自己的心理暗示。有时一个喷嚏,鼻涕就从鼻子里流了出来,非常难受,他也不吭声,坚持到换岗才脱下防护服。

“我为身在中国而骄傲”

3月14日,邵剑飞被告知,可以休息了,第二天不用去医院上班,“我都不敢相信。因为直到3月初,武汉的疫情形势还是很严峻,检验量一直居高不下。”邵剑飞后来才知道,疫情稍有缓解后,当地政府已经考虑到其他病人的就诊需求,把新冠肺炎治疗点进行了适当的整合。

歇下来后,邵剑飞才有心思关注一下全球的疫情。看看武汉的昨天,再想想其他国家的今天,邵剑飞感叹:“中国是强大的,我为身在中国而骄傲。”

脱下了“战袍”,邵剑飞也想好好欣赏春天的武汉,但心中始终放不下的是父母、妻子和儿子。邵剑飞说,1月24日,接到驰援武汉的电话,就进入了待命状态,还没来得及去长辈家好好拜过年。“休整完后,我打算和妻子一起去岳父母家拜个晚年,我让他们担心了。”(王慧青  郭立宏)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