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雕银刻,当雕刻遇上富贵

2017-07-17 10:17:00 来源:萧山区政府门户网站 作者:萧山政府网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王胖子”和他的雷峰塔。吴肖英摄

  当雕刻遇上富贵,出产的便是大家都喜爱的金银饰品。懂得金银制作不算稀奇,但凡金银珠宝店里,极可能隐匿着各类手艺高超的金匠。但是,萧山的这位手艺人不是普通的金匠,他有着自己独特的爱好和“独门绝迹”……

  从宫廷到民间的传承

  金雕银刻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工艺,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特别是到了唐代,这项工艺从皇宫流传到了民间。从此以后,金雕银刻的饰品成为了荣华富贵的象征,也是普通老百姓欣赏和佩带的对象,更有喜爱者收藏起金雕银刻的作品。

  在萧山,有不少懂得金雕银刻的能工巧匠,王慧良便是其中的高手。说起手艺的传承,王慧良说还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原来,出生于温岭一铜匠之家的他,从小就喜欢跟在敲敲打打的父亲身边看“闹猛”,10来岁时就自己动手玩那些模具,打一些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比较流行的铜火炉,铜勺子等。在他13岁的时候,父亲的一位好朋友看他比较聪慧,便将自己的金雕银刻的雕刻技术悉数传给了他。王慧良说,他拜师的时候,师傅已经80多岁高龄了,当时师傅对他说,这门技艺是清末时一位从皇宫里逃出来的金匠传给师傅的祖上的。他笑着说,这个传说是否是真实的也无法考证了。

  当黄金遇到雕刻

  王慧良与其他金匠不一样的地方,便是他喜欢用纯金纯银微雕各种塔。他的妻子说,自从王慧良迷上雕刻塔以后,他们出门旅游首选的地方便是寻找各种塔,用照相机给这些塔留影,回家后自己慢慢琢磨,照着照片来雕刻。

  王慧良已经制作成功的作品《雷峰塔》,按照1:200的比例缩小打造。他将纯银打成薄片后,再将薄片细雕成塔身的部件,总共有3000多个小部件构成,其中的窗户上都雕刻着窗花,顶上芝麻大的小铃铛还能随风轻巧地摆动,发出“丁当”声。

  而他制作的银雕镀金《天坛》,以北京天坛为实例,按照1:250的比例缩小,其中米粒大小的门竟能开合,门上的刻花纹路几乎与真的天坛一样。

  在雕刻《雷峰塔》和《天坛》等作品时,讲究的是纯熟的技艺,需要用上立体雕、镂空雕、浮雕以及微雕等工艺。

  王慧良的这些作品获得了专家的肯定,作品《天坛》获得了2005年“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中的金奖,《雷峰塔》获得了2002年西博会上的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博览会优秀奖。他也由此被评为“杭州市工艺美术大师”。

  一种痴迷一种执着

  制作这些金雕银刻的作品,不仅需要高超的技能,还需要沉得住气的耐心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王慧良在萧山有着另一个大名鼎鼎的称号,便是“王胖子”和他开的“王胖子金店”。王慧良的妻子说,他遇到喜欢做的事就忘了其他事,在做这些作品的时候,他店也不管了,就把时间全泡在了这些玩意上。每打造一个作品都得化上一两年时间,而且是没日没夜地干。

  就拿为西博会赶做《雷峰塔》来说,那些日子,整个家都让给了塔。一地的图纸,一手的血泡,晚上只睡两个小时,有时候刚睡下,思路来了,起来再做,一家人都被那个塔折腾得够呛。辛辛苦苦做了8个月,好不容易见到了6层塔身,妻子孩子可高兴了,而王慧良却自我感觉不满意,一下子就将它砸了,再做!就这样没日没夜地把这个作品成功地完成了,一家人高兴得不得了。而这个作品,也获得了许多专家的好评。

  王慧良对金雕艺术可以说到了痴迷的程度,一天不拿起刻刀,仿佛缺少了什么,一干起来就停不下来。他说,现在有关部门正张罗着帮他筹办“王胖子金雕银刻工艺馆”,一旦得到上级部门的批准,他也希望能够收几个徒弟,把自己喜欢的这种金银制作传统工艺发扬光大。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