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山——雷公庙会的前世今生

2017-07-17 10:16:00 来源:萧山区政府门户网站 作者:萧山政府网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党山——雷公庙会的前世今生

  源起:百姓对自然的敬畏 

  关于党山镇雷公庙会的源起,在当地的老人们中间流传着一个传说。那是在很早的时候,党山镇这里还是钱塘江边上的一片滩涂,平坦而空旷。每年农历六月份前后,这个地方多雷多雨,雷击时常会烧毁农居草舍。当地的百姓为了祈求平安,修建雷公庙,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这一天,烧香祭祀,以求丰收安乐的年景。 

  据《嘉庆山阴县志》记载,“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为雷公生日,多集会祭祀,供米稞(雷公稞),祈求雷神保佑一方平安”。根据这个记载,党山的雷公庙会的历史至少已经有100多年了,不过之前雷公庙会的历史都不可考了。 

  党山镇文化广播电视站站长蔡志龙说,2004年的时候,他们在党山镇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们中间做过调查,了解雷公庙会的情况。根据当地老人们描述,雷公庙会是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这一天进行“迎会”,这一天来自各地各路队伍从雷公殿出发,在集镇内主要道路上行走,迎会队伍敲锣打鼓,肩旗打伞,有乐队吹拉伴奏的,有扮戏文的,有走高跷的,有玩杂耍的,有扮各种神灵的,有扮演三十六行的,有同道具服饰,披红挂绿,热闹非凡,一路相沿数里,很受百姓的欢迎。 

  这庙会当时有从水路游湖的水会,也有以陆地行走为主的岸会。 

  变化:物资交流大会唱主角 

  到了1952年,雷公庙会的形式进行了改变。党山供销社首次利用雷公庙会,召开了初级市场物资交流大会,在这个交流会上收购土布、萝卜干、干菜、杂粮等。在交流会举行的同时,也保留着迎会这个形式,并且还有地方剧团进行演出,展览图片等。从1952年到1978年,党山庙会共举办过17次物资交流大会,时间仍是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这时正值农闲季节,赶庙会,交流会成为了农民休闲生活。 

  不过1978年以后,这个物资交流会的时间改成了秋季召开,“迎会”这种形式完全取消了,只有买卖商品。因为到了秋季,此时沙地片农民棉花、络麻丰收后,农民口袋里都会有一定可支配的钱,成为交流会的主要资金来源。 

  不过,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的深入,商品经济日趋繁荣,这个大型物资交流会于1988年停办。 

  嬗变: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 

  83岁的戏迷王月花没有想到,她在有生之年还能在家门口同上千名农村老人一起,坐在宽敞的礼堂内欣赏专业演员表演的越剧名段。这位没有离开过萧山的村民经历同样的情形,还是40多年前的事了,而那时演出的条件、规模、档次和现在简直是天壤之别。 

  这是因为中断了16年的雷公庙会在2004年“复生”。不过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交融后的庙会有了新的名字——党山庙会。现代的党山庙会,向当地百姓呈献的是一道道精美的“农村文化大餐”。 

  蔡志龙介绍说,从2004年起举办的党山庙会于每年的十月份举行,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届。这些庙会的内容设置上既包括了艺术“迎会”这个庙会的标志,不过与以往的祭祀祈福不同,现在的迎会主要是一种艺术巡游,庙会还包括商贸展销、文化艺术表演、体育竞技、教育论坛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每年都吸引上万老百姓参与,成为男女老少丰富文化生活的节日。 

  当地政府有关负责人说,举办庙会是希望通过这一深深扎根在百姓心中的传统文化形式,在新的时期赋予时代的内涵,打造一个持久、牢固、有效的文化平台,并以积极健康的有着乡土文化气息的各种载体,为群众奉献精美的“精神文化大餐”,让他们在其中享受到精神的愉悦,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促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图片由蔡志龙提供)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