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茭鸭共生系统在“浙”场省级盛会精彩亮相

2021-06-21 14:17:45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马雅敏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浙江在线-缙云新闻网6月18日讯(浙江在线通讯员 马雅敏) 日前,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主办的“农民讲党史农村看发展”第二届浙江省农民故事大赛总决赛在丽水市缙云县河阳村文化礼堂举行。活动现场还同步启动了2021新时代乡村阅读季,助推浙江缙云茭白——麻鸭共生系统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活动。

  缙云是一个传统农业县,近年来大力发展以“两黄两白一红一灰一黑”的五彩农业为代表的特色乡愁富民产业。其中“一白”缙云茭白和“一灰”缙云麻鸭,两个产业在缙云传承发展700余年,已深深融入缙云农民的生活,形成独具特色的缙云茭白麻鸭共生系统,目前全县茭鸭共生面积累计达10万多亩。茭鸭共生核心保护区亩产值达3万多元,助推缙云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12年保持高位增长,2020年增速位列全省第1。缙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这一系统的保护、传承、发展和推广,赠“茭鸭”活动就是一个有力助推浙江缙云茭白麻鸭共生系统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好载体。

  源远流长的历史

  缙云麻鸭养殖历史悠久,但由于缙云地处偏僻,古籍记载十分稀缺,因此真正见诸文字记载的历史,至今只找到大明成化壬寅年(1482)编修的《处州府志》。缙云栽培茭白历史,最早有文字记载可追溯到700年前的元朝。印刷于元至正年间的《仙都志》即明确记载:“菰根”,入草药类,食之可治暑湿腹痛,中焦痼热,酒精中毒,乳汁不通。清乾隆丁亥(1767)《缙云县志》则记载为“茭”。清道光《缙云县志》可见诸蔬菜品种“茭筍”的记载。在大清康熙《缙云县志》和光绪《缙云县志》,就记载了与“茭草”有关的地名。比如:南乡舒洪有“茭堰”、西乡新建有“茭岭”和“茭雅”。

  在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新建镇河阳村,一栋建于大清咸丰年间的“十八间道坛”外墙上,有一幅成群鸭子和一丛丛茭草相依相偎的古壁画。更神奇的是,在这幅马头墙窗檐下的古壁画中,在这群栖息在茭白丛中的草鸭群里,其中的一只伸长脖子,正在啄食茭白的长穗,恰如专门为此诗而画的插图。

  互惠共生的模式

  茭白茎叶高达2-3米,夏季可为成群的草鸭遮挡炎炎烈日,而在茭田中乘凉的草鸭,则以茭白各个生长时期出现的害虫为美食,为茭白的茁壮生长提供保护。草鸭在茭田中所拉的鸭粪鸭尿,又为茭白提供了天然肥料。同时,成群结队的草鸭在茭丛中追逐争抢飞虫,又为茭白提供了通风、松泥服务。草鸭为补充植物蛋白,还会不时地吞食茭田中与茭白争肥争水的浮萍,优化茭白的生长环境。到了夏末初秋,茭白抽出长穗,开花后结出“菰米”,又是草鸭最喜欢的食物。菰米蛋白质含量丰富,鸭子食后又会多产卵。茭鸭共生模式作为传统的耕作模式,不仅有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的功效,而且增加了农民收入,具有很强的自发性和持续性。

  完备的技术体系

  结合缙云悠久的茭白种植历史与麻鸭养殖历史,通过世代劳作与改进,形成了独特的适应当地气候的茭白麻鸭共生技术。

  具体操作为:每年10月中旬前进行茭田翻耕,并施入基肥;单季茭在9月下旬至10月旬进行育苗,11月中旬前完成定植;4月中旬后开始田间投放麻鸭,选30日~50日龄、重量0.5公斤以上的健康麻鸭,每亩投放3只~5只,投放1周内适时补饲,宜补饲玉米饲料,补饲量为25克~50克/天·只;4月至9月期间做好茭白田间的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工作;单季茭在8月下旬至10月上旬采收(高海拔地区可提早至7月中下旬)。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