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建议提案办理追踪:关注经济发展 聚焦民生大事

2020-01-08 08:00:00 来源:嵊州市人民政府网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抓好重点区域环境整治 共建文明卫生和谐嵊州

  内容:为加强嵊州环境整治,改善市容市貌与道路交通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同时也为响应国家文明卫生城市创建要求,近年来,市政府已多次对市区环境进行整治,有力提升了市容市貌,但仍存在如老商业区交通拥堵、江滨市场早市扰民、剡溪路有垃圾异味等问题。为此,张冬初等代表提出《关于抓环境整治重点区域,共建文明卫生和谐嵊州的建议》,要求市政府对以上问题予以重视并加强监管,以实现文明卫生城市的可持续管理,共建和谐嵊州。

  办理:目前,我市进入了“三城同创”的历史新阶段,市区范围内的各个菜场及周边一直是市综合行政执法局重点管理区域,已多次开展各类专项整治,取得了一定成效。对于仍存在的交通拥堵问题,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将通过疏堵结合的方式,开展人行道停车秩序专项整治行动;联合公安交警等部门,开展交通治堵行动以及提出车位施划建议等举措,规范停车秩序。对于早市扰民问题,通过加强日常巡查、加强部门协作、强化舆论宣传等方式,杜绝早市扰民。对于改善部分区域的环境卫生问题,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还将通过加强清运力度和强化日常监管等举措,降低异味产生和散发,做到长效保洁。

  加快实施大数据发展 全面实现掌上办公掌上办事

  内容:近年来,我市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抓手,持续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和“最多跑一次”改革,政府数字化转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先进县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浙政钉”“浙里办”知晓度不够高,推广使用不够大,深度开发应用比较少,数据开放共享一些部门行政壁垒依然存在。为此,袁向东等代表提出《关于加快实施大数据发展,全面实现掌上办公、掌上办事的建议》,要求政府有关部门加快推进掌上办公、提升办公效能;加快推进掌上办事,提升群众满意度,加快开展深入调研,切实解决问题,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

  办理:去年1月10日,我市大数据发展管理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成立后立即围绕创建“全省掌上办公(办事)样板城市”开展密集调研,先后去绍兴大数据局、省大数据局、阿里巴巴集团等多家单位开展调研,并与数梦工场、榕基公司等开发商进行对接,形成了以打造“掌上办公之城”,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打造“掌上办事之城”,实现办事“最多跑一次”;打造“掌上支付之城”,方便老百姓生产生活;开展“大数据展示”,服务市委市政府决策为目标的工作方案。至今,嵊州掌上办公、办事的氛围已逐渐形成,为推进“三个年”活动、实现政府数字化转型和企业、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大力培育工匠精神 促进嵊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内容:近年来,我市通过建立完善技能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和保障机制,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为“嵊州制造”提供了一定的技能人才保障。但还存在着技工数量不足且技能不够高、企业与技工人员存在供需矛盾等问题。为此,农工党嵊州市委会以团体名义提出“关于大力培育工匠精神,促进嵊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提案,希望从营造滋养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健全养成工匠精神的制度体系、切实发挥职业教育的基础作用、有效激发企业的主体意识等方面着手,实现嵊州高质量发展。

  办理:接到委员们的提案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着力弘扬工匠精神,通过组织技能大赛、突出典型培育,充分营造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坚持政府引导,通过加大政策扶持、落实资金保障、强化部门指导,健全制度化管理体系;加强职业教育,通过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加强师资培养,大力提高办学质量,为嵊州经济发展培育更多高技能人才;发挥市场作用,培训基地“多元化”、培训项目“品牌化”、培训考核“标准化”,提升培训基地向专业化水平发展。

  接下去,还将多措并举,继续强化企业主体意识,支持企业实施精细化质量管理,鼓励并支持企业结合行业实际继续申报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开发项目。

  推进产业兴旺 助力乡村振兴

  内容:我市农林产业资源丰富,属于“七三一水二分田”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现代农业发展一直属全省领先,但我市农林产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基础设施落后、规模主体缺乏、土地流转不畅、绿色化生产落后、品牌知名度不高等。为此,市政协农业和农村界以团体名义提出“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林产业兴旺的建议”提案,希望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加快绿色生态发展引导、全面开展美丽农园建设、加大农业品牌宣传提升、打造农业全产业新链条等方面着手,推进乡村资源转化增值,促进我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办理:接到委员们的提案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年初以来,市政府结合绿茶大会举办、农业产业政策修订、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县市创建等工作,积极谋划,抓紧部署,加快推进相关意见建议的落实。

  通过加大政府资金扶持力度,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引导农业适度规模生产;强化绿色高效生态理念,推进农业绿色健康发展;打造农业全产业强链,促进三产深度融合发展;为构建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引领农业高质量健康发展,接力农业"品牌战略"打造,提升农林产业品牌形象,全面提升我市农产品质量,加快我市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