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小小豆面成为百姓致富“香饽饽”

2020-12-28 08:00:00 来源:三门新闻网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康 字号:T|T

三 门 豆 面



在三门,除了青蟹、望潮、跳跳鱼等鲜美的小海鲜以外,还有很多特色小吃深受百姓喜爱,豆面就是其中之一。这几年,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我县豆面名气越来越大,销路逐渐打开,小小豆面摇身一变成为了百姓致富的“香饽饽”。



机器化生产豆面

近日

记者来到浙江三门湫水山葛根专业合作社

生产车间内一派忙碌景象


▲工人将已经研磨好的红薯粉倒入机器内,随着机器的不停晃动,红薯粉末逐渐变成了灰绿色的细长条豆面。


▲在另一头,工人拿着剪刀将豆面从中间剪断,然后摆放在身后干净的木板上晾凉。


   ▲这些当天生产出来的豆面在凉透以后会被装进零下20摄氏度的冷库内冰冻起来,等到天气晴朗就可以晾晒成根根分明的豆面,最后再经过包装,进入到百姓餐桌。


“现在我们一天能生产3000多斤红薯豆面,另外生产线我们还会加工葛根豆面,两种豆面一年我们大概会产出20万斤,这些豆面销往超市、机关食堂,以及上海、杭州、宁波等地。”该合作社理事长章爱国告诉记者,红薯豆面每公斤40元,葛根豆面稍微贵一些,每公斤卖到60元,合作社生产的豆面绿色无添加,更劲道、更耐嚼、更糯爽,深受顾客喜爱。


据了解,章爱国加工豆面已经快10年,随着多年的发展,拥有了越来越多的“粉丝群”,年产值达到近千万元,同时,合作社还带动农户300多户,辐射面积5000多亩,每年可以为这些农户增收3万多元


在我县,除了有章爱国这样具有规模的生产豆面的厂家,还有很多单独加工豆面的农户,特别是亭旁镇,至今还保留着最原始最精湛的工艺,因此那里的豆面也远近闻名,每年在番薯收成的时节,许多农户都会忙着把当年收成的番薯加工成豆面。


手工豆面怎么做?


▲选用优质红薯为原材料,一般在秋冬季节做面,风干的豆面容易储存。


▲将番薯去皮沥干后,放进碾碎机碾碎,历经几次沉淀提纯成红薯粉块。


▲红薯粉块放进锅里,加热水,用一根细长的木棒进行搅拌,搅拌10分钟,烧10分钟,中间再加水,整个过程大约需要30分钟,这是豆面美味的关键所在。


▲将搅拌成功的红薯粉浆放到模具中挤出,一根根均匀的白色面条就落入烧开的锅里。


▲成型的豆面在热水中煮熟后,把豆面捞进旁边一个盛了番薯水的大缸里冷却。


▲将冷却的豆面环成圈剪断,这一系列动作的时间和速度的把握很关键,过生过熟都会影响口感。


▲把做好的豆面晾到室内的竹竿上冷却一夜。


▲隔天放室外晒,在豆面晒得快干未干时,将粘在一起的豆面一根根撕开,再晒干,就可以收了。


据了解

↓↓

亭旁镇番薯种植面积

常年保持在10万亩以上

一共有300多家

番薯豆面家庭式作坊


年产豆面2000余吨

年产值高达5000万元以上


这几年,搭乘“乡村旅游”的东风,亭旁“豆面”实现从产品到商品的完美蜕变,成为各地游客和三门乡友馈赠亲朋的首选,豆面身价也随之水涨船高,实实在在带动了当地百姓增收致富。


2018年,亭旁镇更是投资了400万元,建设了番薯豆面集中加工区,在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豆面行业走集约、规范、特色和品牌之路。

 


等豆面做完晒完

就要考虑怎么吃了

这几种吃法请收好


三门豆面的吃法


▲青蟹豆面:三门青蟹海水养殖,蟹肉自带咸味,肉质细腻,鲜美无比。青蟹的鲜嫩配以豆面的柔韧爽滑,豆面吸收蟹汤的鲜美,蟹肉丰腴,汤汁浓香,实乃名副其实的“山珍海味”。


▲沙蒜豆面:沙蒜并不是蒜,学名海葵,虽其貌不扬却味道鲜美。沙蒜鲜中带香,豆面润滑爽口,汤汁浓郁鲜美,弹爽浓香间,是地道三门人才懂的美味。


▲炒豆面:炒豆面在三门非常有名,肉末炒粗豆面,油锅滚烫,烫软的豆面一下锅,噼里啪啦,加点调料和大葱,油光发亮、韧性弹牙,非常下饭。


▲豆面碎:一锅浓浓的骨头汤,加入豆面炖上许久,还有肉末、油豆腐、面结、牛肉……小小的一碗豆面碎,料足鲜香,舀一勺面和着汤入口,鲜美到喝完汤。



吃豆面,安排起来!


图文:叶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